居民用水质量,是“质量强市”的重要内容。12月17日,作为广州市供水、用水的主管部门,市水务局接受媒体集中采访。该局负责人透露,今年1~9月全市管网水综合合格率99.36%,与去年相比提高了1.01个百分点,样品合格率95.18%,与去年相比提高了6.39个百分点。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目前共有110家水厂,其中市级水厂出厂水综合合格率100%,样品合格率100%。然而,“村级水厂水质不达标”的报道却屡屡见诸报端。对此他回应称,110家水厂中虽然村级水厂在数量上占了绝大部分,但是供水量占全市比例还不到10%,因此全市水质合格率依然高达95%。
虽然各项水质监测数据合格率较高,可不少市民仍反映,家中水龙头出来的水质令人担忧,甚至有市民投诉称,家里水龙头出来的全是锈水。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何在?“关于水龙头水质问题投诉相对较多。”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水龙头水质之所以屡遭投诉,原因有三方面:不少管网老旧;用户本身铺设的管网问题;传输过程的二次污染。
该负责人解释称,水务局公布的饮用水水质基本合格,这一水质指的是水厂的出厂水。“水厂出来后还会经过输送环节,比如会经过很长的输送管道,才能到达市民家中。管道管线长、老化严重等问题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该负责人称,为减小因管网老化对供水水质的影响,东莞从2009年起就开始进行管网改造,全市目前管网改造总长度约为4753公里,共投入资金约10亿元。今年1至10月底,全市各镇街已投入资金约8711万元,改造管网长度约411公里。
石马河基本实现“不黑不臭”
数据显示,随着污水处理厂的陆续建成和运行,全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96.5万吨/日提高到2012年的258.5万吨/日,占全省日处理能力的12.3%。
全市主要饮用水源、东江、运河、石马河等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总体均有所改善。2010~2012年,东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从4.45降至4.08;东莞运河从15.20降至14.15;石马河从87.10降至45.03,基本实现江河不黑不臭的第一阶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