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松花江痛定还痛 吉林仍在排污
松花江痛定还痛 吉林仍在排污
发布日期:2010/8/23 10:13:12

   你得承认,至少这是一次称得上足够艰辛的采访,假如不必过多谈论胆识和勇气的话。


  说艰辛,不仅仅是由于记者实地踏查所经历的种种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因为这是记者职业属性的一部分,无需渲染;更大的艰辛还在于,除了独自调查,极难获得上游相关当事方的配合与协作。实际上,踏查并非一种刻意的选择,而是一种不得不如此之举。然而,你将看到,抵达第一现场,和目击这一切所引发的思考是多么的值得和必要。


  能够支撑此次实地踏查的内在力量,有三:一是出于一种大爱,对源远流长的松花江的爱,对母亲河命运始终不渝的关切,一直在我们的血液中奔流,这种情愫与生俱来,出自天然;其二,是出于一种对大地对家园的神圣情感,对身处下游的黑土地的人民和本属同宗一脉的白山黑水的一片赤子之心青天可鉴,此次采访活动,背负着这片广袤沃野的瞩望和重托;其三,还出于采访过程中对当地的平民百姓的言说、倾诉与支持的一片感激之心,是他们当下的生活际遇和殷殷的目光,使采访的每一寸艰难行旅非但不再显得那样孤独,反而充满了不断深入求索的激情和希望。


  短短五年间,松花江遭遇了两次大规模的化工物质流入事件。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今年7月28日,约7000只化工桶再次被冲进滚滚江水里。两次事件,发生地都在上游的吉林省境内,无一例外,都给吉林省沿江居民和处于下游的我省沿江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伤害。松花江因何而脏,江水中的化工物质如何而来,一直让人忧思难断。

#p#副标题#e#
  曾几何时,松花江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并用她辽阔的水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如今,两省沿岸的大多数居民都已经不得不另辟水源,曾经的母亲河沧桑憔悴,不复旧日容颜。


  松花江当然不是唯一遭遇污染的江河。监察部和环保总局发布的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在被统计的我国七大水系、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污染比率之高令人瞠目,污染频率之密令人骇然。


  水污染对经济的灼伤同样惨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表明,仅2008年,全国因包括水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000多亿元,约占当年GDP的4%。


  江河污染之害已至于斯,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媒体本该形成合力,亡羊补牢,但时至今日,上游排污照旧,松花江浑浊依然。


  所以,7000只化工桶流入松花江再度触动心弦,有了这次痛下决心的踏查——从两次事故的发生地吉林市为起点,上下寻访搜寻实证。因为未能见到相关省份全方位公布化工企业的资料,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只能凭借记者的双脚和眼睛,按照沿岸居民的讲述,努力为大家描摹出松花江上游地段即吉林省境内诸多化工企业排放污水入江的真实现状。


  采访再度验证了两个基本事实:一个是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的道理原本就心知肚明。防止水污染的真正主体是地方政府,但是对于GDP的追逐成为惯性思维,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种发展观之间,地方政府往往选择前者。


  再一个是“五龙治水,九龙戏水”的现象依旧难改,管理体制的失衡和羸弱依然昭彰。


  所以卧伏在吉林省的松花江沿岸大大小小的化工企业,像一个个脓疮,或悄然或公然地毒化着滔滔江水。沿江两岸,尤其是下游的我省,如何能够安之若素?


  作为近邻,吉林和我省在许多领域有着密切合作,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这次化工桶事件,吉林也发出了“不让一只化工桶进入黑龙江境内”这样让人动容的号令。对吉林的洪灾,我省早早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吝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两省的兄弟情谊和互助作为基本面从来毋庸置疑。然而出于媒体的责任,我们此番唯有勉力向前,动机简单而纯粹:希望通过踏查提供的事实和状况,为推动有关部门加大治污决心和力度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实国内这样的治污已有先例。2007年,无锡市一举关闭化工生产企业775家,在辽河治污中,辽宁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石心肠”,对全省417家造纸企业全部实施停产治理,对治污设施不全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269家企业实施了彻底关闭,并全部断水、断电、吊销营业执照、拆除主要生产设备。

#p#副标题#e#
  我们期待着,松花江沿岸的职能部门也能够有这样的果敢和行动。


  我们的期待,非常“基本”而且具建设性,那就是:尽快成立一个超越地域区划,统筹全流域的有效架构,尽快建立一套沿江区域联动发展的模式,加大违规成本和惩治力度,尽快实施区域性“污染补偿机制”。果如此,善莫大焉。


  我们渴盼着那一天: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也见君,同饮一江碧水。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今年截至4月11日 各类工程累计向永定河
山东省加快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
上海市崇明区这处“城市海绵”初现雏形
从科技赋能到多元共治:上海应急局局长详解
河南: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举措 筑牢城市
湖北水利:以系统治理绘就“千湖之省”幸福
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范围比例达42.4
北海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推进黑臭水体治
广元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收获多
韧性城市:从“城市看海”到“智慧抗灾”的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3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4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7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8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