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优美的治水公园。
说到临海城中的美景,人们总能想到东湖园林和江南长城,一个如大家闺秀,端庄秀丽;一个如健硕汉子,雄奇伟岸。但是寻着一个临海城里的人问问,平时最乐意去的地方是哪里,你马上会得出一个不同于以上两处的答案——治水公园。
治水公园如今已是临海城里家喻户晓的休闲去处:碧绿的草地,茂密的树木,清丽的池塘,曼妙的睡莲……8月19日,记者跟随临海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副局长丁宏友,走进治水公园,听他讲述治水公园如何从一个大型的垃圾场变成临海城里最具自然气息的休闲场所。
绿草悠悠,莺声婉转
沿江滨路,在灵江岸上走到临海大桥和临海二桥之间,登上防洪堤,在灵江水畔,一片绿地浮现在眼前。平整的草地,水杉和湿地松树影横斜,与绿地上方蔚蓝的天空一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爽。
踏着草地上用石板接成的小径,每走一步,看到的都是一幅美景。在公园里散步,犹如在观看一部艺术影片,每一个画面都让人久久沉迷。
在小树林里,几张石桌、石椅,一块特地修剪出来的空地,是市民晨练的好去处。
“早晨和傍晚,这里就会来很多人,江边风好,比较清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休闲之地。”市民老陈告诉记者。他说,每天早晨他都会和几个约好的朋友到治水公园的绿草地上走一圈,打打太极拳。黄昏时分,他也会到公园里散步,欣赏美丽的“灵江夕照”。
老陈说,清晨在治水公园晨练,还能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应该是黄莺什么的,很好听。”老陈年轻时去过许多城市,他认为,与那些大城市相比,临海就是一个古典雅致的官家女子,青涩而纯美,东湖和灵湖是脉脉含情的眼睛,江南长城是头上的发箍,治水公园则是净白细腻的脸庞。
#p#副标题#e#
睡莲绽放,野鸟轻游
公园里有池塘三处,每一个面积都在10000平方米左右,水里长满一种不知名的野草,草丛里,几只野鸟正在戏水乘凉。丁宏友说,三个池塘都是人工挖就的,当时用两台挖掘机,挖了一个月时间,挖出来的土方堆积成了治水公园里的人造山坡。
三个池塘彼此相连,塘内也种着许些莲花。采访当天,丁宏友意外发现,一处睡莲正在阳光下开出许多花朵,他说,前段时间来看的时候这花还没有开的意思,现在竟一下子开了这么多。
丁宏友告诉记者,等晚些时间,资金足备,准备在三个池塘相通处架起三座样式简单的小木桥。他说,简单的木桥比较节省资金,而且又适合治水公园纯美的自然环境,小桥流水的景致,正是市民们在一天紧张工作后可以放松心情的地方。
十年之前,垃圾成山
说到治水公园的建造过程,丁宏友不禁脸上洋溢起笑容。他说,治水公园可以说是临海的一个奇迹,要知道,10年之前,这一块地可是市民们最抱怨的地方。
治水公园所在的土地,一共80000平方米。10年前,这个地块是临海城的垃圾堆场,城里所有的垃圾都运到这里来处理, 每日臭气熏天,路人走到附近都会绕道而行。“那臭味,实在叫人难以忍受。”
2006年,垃圾处理场重新选址,政府也开始了对这块城市废地的改造。“当时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变废为宝,现在也正是达到了这个效果,而且整个过程我们都坚持节约的原则,用少的投入,达到更优的效果。”丁宏友说。
就地取材,低价绿化
治水公园里,值得一提的除了景色优美之外,就是它投入的成本很低。公园里的人工山,是挖池塘的土方堆积而成的,省去了购买土方的钱,还一举两得造就了池塘和山景。
此外,丁宏友还告诉记者,公园的绿化也是相当廉价的。“这么大的绿地,如果当时购买草皮来绿化的话,花费起码在10多万元以上,为了节省资金,我们选择购买草种和灌木种子来播撒,只花了几千元,就达到了10多万的效果。”在公园里,记者也发现,用草种播撒长出来的草,显得比草皮种植的草地更自然和清爽。
“在树木种植上,我们也是遵循节省的原则。”丁宏友介绍,当初购买树苗的时候,买的大多是树径8厘米的树苗,便宜的每棵不过十几元钱,最贵的也就一百零点,而标准的直径12厘米的树苗每棵价格都在百元之上,贵一点的甚至好几百。“我们的树就是刚种的时候不好看一点,显得很瘦小,但是两年三年一过,整片树林就好看起来了,因为这些小树也都长到12厘米了,不过就是多等两年而已。”
在绿化过程中,临海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还想到了更省钱的方法——扦插植物。丁宏友指着池塘边的柳树、夹竹说:“这些都是在其他地方获取树枝,直接扦插的,根本不需要花买种的钱,只消付点人工费就可以了,而且扦插的植物存活率很好,长势也很好。”
他说,治水公园在作为城市绿地的同时,也可以当做城市绿化的苗圃,“一些植物在种的时候,因为担心存活率低,所以种得比较密集,现在发现这些植物长势都很不错,基本上都活了,等到其他地方需要用到这些树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对外购买树苗,从这里直接移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