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省又好又快发展的"金字招牌"
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省又好又快发展的"金字招牌"
发布日期:2010/11/2 8:56:04

  “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回眸精彩“十一五”,我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省委继2003年提出“绿色江苏”建设后,又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省“六大建设”之一,省政府还专门制订了《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推出,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江苏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


  减排: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最新消息】 江苏铁腕治污,力促减排,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十一五”期间江苏连续四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截至目前,全省COD和二氧化硫提前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总目标的110%和123%,减排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率先发展的江苏,率先遇到了环境约束。对我省而言,“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恰似一场艰巨的大考。


  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我省节能减排面临的考验是:万元GDP能耗由0.92吨标准煤下降到0.74吨标准煤,降低20%;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由96.6万吨、137.3万吨减少到82万吨、112.6万吨,分别削减15.1%、18%。


  “节能减排是硬任务,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节能减排的决心不能动摇,目标不能降低,力度不能减弱。”我省铁腕治污,推进节能减排,打出了一系列严厉的“组合拳”——

#p#副标题#e#
  项目减排规模空前——“十一五”以来,我省把提升治污能力作为减排的关键环节,累计实施5000多个减排项目。全省所有市县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超过1100万立方米,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多;全省5200多万千瓦燃煤机组建成脱硫设施,占燃煤机组容量的98.6%。


  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空前——我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减排的根本途径,“十一五”以来连续4年开展化工污染专项整治,累计关闭化工生产企业4750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总数的1/3左右。经过4年努力,我省累计淘汰落后炼铁505万吨、炼钢657.2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723.094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3251万吨。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淘汰掉包括国家任务83家在内的142家企业,全部完成2010年度淘汰任务。


  以价格杠杆撬动节能减排——我省是全国较早执行差别电价的省份,执行范围从最初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8大类高耗能行业,扩大到建材、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中的限制类、淘汰类企业。我省还对苏南地区工业污水处理费(政府定价部分)按高于生活污水处理费0.2元/吨征收,重污染行业污水处理费按高于一般工业、服务业1.5倍的幅度征收。


  科学治太,让太湖早日重现碧波美景


  【最新亮点】


  在刚刚成文的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初稿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太湖流域水质总体稳定,较好实现了“两个确保”。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江苏段治污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省界断面水质有所改善。全省125个国控断面COD平均浓度降低12.5%,好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14.6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我省以治太为重点的流域治理,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2007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发生后,江苏“背水一战”,打响了“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攻坚战,太湖治理成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省委书记梁保华强调,太湖水污染治理事关科学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确保治太工作每年取得实实在在新进展新成效,让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


  省长罗志军要求,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努力恢复太湖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


  怀着强烈的使命感,我省在短时间内就动员起各大委办厅局、沿湖流域五市、100多个乡镇的巨大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以连续三年的大手笔投入,持续推进治理工作。到去年底,列入国家总体治太方案的634项工程已经实施413项,投入达390亿元,完成近期投资额的96.3%。


  数据显示: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从最高峰的62.3逐年下降,湖水由中度富养化改善为轻度富养化;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由39.6%提高到2009年的78.8%;15条主要入湖河流劣V类条数从2007年的9条下降到2008年的3条,再到2009年的1条;9个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蓝藻水华聚集程度逐年下降。总体看来,太湖连续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太湖水体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的目标任务。

#p#副标题#e#
  最近召开的江苏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对太湖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污染治理,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努力让这颗“江南明珠”早日重现碧波美景。


  与此同时,淮河水污染防治工程进展顺利。作为我国“三河三湖”治理重点之一,淮河流域在“十一五”期间,45个重点断面和南水北调江苏段14个控制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84.8%和85.7%,同比有所上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也有所加快,污水处理能力较“十五”末翻了一番。


  以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我省正在构建生态文明的环境体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的安全,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


  生态建设,让江苏山水更绿更美


  【声音回放】


  在10月24日召开的江苏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梁保华说,“到‘十二五’末实现‘六个明显’:全社会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明显提高;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明显上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率先基本建成生态省奠定坚实基础,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为江苏生态省建设描绘了一幅更加生机盎然的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沿江8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环保模范城市群,无锡等城市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位。“国家生态城市”6个,占全国总量的1/2,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9个,占全国总量的1/4。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生态省建设要努力实现“六个进一步”的目标:投入进一步增加,排污总量和能耗进一步降低,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进一步优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全省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全面改善,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生态省。


  大规模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也是我省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


  今年8月25日,我省拉开了最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幕。此次连片整治,共涉及70个建制镇、734个行政村、总面积362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7.7%、4.5%和3.5%。预算总投资7.0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5亿元。通过这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我省将妥善处理示范片区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基本解决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保证村民饮水安全。直接受益人口182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5.3%。


  生态是生存之本,环境是发展之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让江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将有力支撑江苏沿着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奋力前行,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生态江苏·创举


  率先提出“环保优先”的方针,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太湖流域在全国率先启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转移支付机制,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加大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补偿力度。


  太湖流域实施新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成为国内最严的标准。


  建成全国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了第一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市。


  生态江苏·数字


  4500亿元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共投入资金4500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近3倍,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根据经济发展预测,“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环保投资约占GDP的3.4%,环保投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元以上。


  855.5万亩


  七年来,全省新增造林855.5万亩,去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9.2%,每年提高一个多百分点。


  全国1/2


  全省共有国家生态市6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9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2和1/4。沿江八市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环保模范城市群,无锡等6个市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位。


  生态江苏·反响


  新华社2010年10月24日


  江苏“国家生态城市”数量占全国一半


  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江苏省已建成“国家生态城市”6个,占全国总量的1/2,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9个,占全国总量的1/4。


  《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7日


  江苏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截至2009年,江苏节能减排成绩可观: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7.51%,连续3年被国家考核为超额完成等级;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总目标的98.9%和121.1%,连续4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


  《中国环境报》2010年10月13日


  江苏把环保规划列入四大基础规划


  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确定,把环境保护规划列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体系中4个基础性规划之一,进行重点谋划、重点部署。


  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将完成环境保护十三大类主要任务,包括优化经济发展、深化水和大气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强化水污染防治工作、工业废气治理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城市内河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07年10月4日


  江苏:沿江开发 环保优先


  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往往也意味着环保压力最大。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沿江地区,近年来在实现经济翻番的同时,排污总量却不增反降,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一致。


  生态江苏·启示


  2009年9月,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评价江苏治太的做法:“在无锡,我终于看到了让湖泊休养生息的真经。”他表示,要从江苏治太的做法中学习、总结、推广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经验。


  2010年4月2日,在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联席会议召集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一年前,我们还觉得太湖治理会非常困难,心里还有些悲观,但今天再来看现场,真是感到太振奋了!”“想不到太湖治理如此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实在感到震撼!”


  2008年8月14日,在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启动仪式上,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这样评价:“这种制度设计对江苏省甚至全国都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相灿:“国内各大湖泊都在进行污染治理,但是太湖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这么大型的一个富营养化的湖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初步改善,表明只要想治理、真治理、敢治理,国内湖泊治理难题可以攻克!”(宋金萍 燕志华 陈璐 )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今年截至4月11日 各类工程累计向永定河
山东省加快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
上海市崇明区这处“城市海绵”初现雏形
从科技赋能到多元共治:上海应急局局长详解
河南: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举措 筑牢城市
湖北水利:以系统治理绘就“千湖之省”幸福
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范围比例达42.4
北海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推进黑臭水体治
广元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收获多
韧性城市:从“城市看海”到“智慧抗灾”的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3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4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7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8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