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淝河大张圩段,一个工程项目正建设得如火如荼,且备受期待,因为建成后,它将不仅成为南淝河水质的一个“净化机”,更将为滨湖湿地森林公园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澈“活水”。记者昨日从包河区获悉,该项目是南淝河旁路多级人工湿地净化示范工程,预计于4月中旬竣工并开始运行。
南淝河有了“血液净化机”
据了解,南淝河旁路多级人工湿地净化示范工程是一个国家级研究课题,由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和中科院南京湖泊研究所共同实施。
“该项目意在探索研究湖泊治理的新方法,与其他一些方法不同,该项目采取了全新的水质净化方法。”据工程项目经理焦雅平介绍,南淝河旁路多级人工湿地净化的多级系统,其主体工程包括沉砂池、混凝沉淀系统、氧化塘系统、潜流湿地系统和表面流湿地系统等5个结构单元,“通过不同的层级一步步改造南淝河的水质”。
“这项水质净化工程就像是南淝河的‘血液净化机’,它对南淝河原本的劣五类水进行透析、排毒,去除河水中的氮、磷和有机质等污染物。”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孙庆业说,除了净化南淝河水质外,该工程每天将为滨湖湿地森林公园注入1万到2万吨经过净化后的地表四类水,这些经过清洁后的四类水结合公园内已有的沟渠、池塘系统将构建多级人工湿地,进一步对公园内部水系进行升级。
让湿地公园水“活”起来
据孙庆业介绍,按照相关标准,南淝河一些河段的水质仅为劣五类水,连最基本的农业灌溉、景观用水标准都达不到,更无法达到人类进行亲水活动的要求。“净化工程可以让南淝河的水质达到四类水,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湿地森林公园虽然内部水系较多,但由于处于圩区,较为封闭,在干旱期园内仍可能会面临缺水的尴尬,而该净化工程将一解这一尴尬局面。”孙庆业说,在湿地森林公园内部水量不足时,可通过净化工程每天的净化水给予补充;当公园内水量充足时,工程将通过动力排涝系统,将经过净化的地表四类水再次排向南淝河,从而使南淝河整体的水质得到净化和提升。
“由于该项目选址于包河,这段时间内,包河抽调了精兵强将为项目提供技术等相关服务。”据透露,净化工程除了具有生态效益、双向带动南淝河和湿地森林公园内部水系外,还具有科普教育和游览观光价值。“该项目占地约300亩,建成后,我们计划在周围种上观光树木,希望能打造为一个旅游景点,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目前,该项目的土建工程已经基本结束,将进入设备采购安装和绿化阶段,预计4月中旬,项目竣工并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