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环境整治效果如何?一年后,用水质质量和整治任务完成情况来打分。记者日前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整改情况跟踪检查座谈会上了解到,《2013年泉州市小流域“赛水质”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出台,全市首批将有21条小流域参加“赛水质”活动。
竞赛对象
污染较严重小流域
泉州水系属于“小河净才能大河清”的自成体系,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市小流域水环境质量,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逐年开展小流域水质竞赛(简称“赛水质”)活动。
2013年小流域“赛水质”活动范围包括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其中,鲤城区、丰泽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各确定1条小流域(小溪流、小沟渠等,下同),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和德化县各确定2条小流域作为本次活动对象,全市小流域“赛水质”活动对象共21条。活动对象原则上应为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质较差、群众反映强烈的,已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小流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下,整治河段在1000米以上;参加活动的小流域应选择易设监测断面、易检出污染源的水域。
竞赛时段
为期一年 明年5月亮结果
据介绍,考虑到比赛前后的水质监测数据要在同一时段才具可比性,为了更加科学地评定小流域水质改善情况,本次小流域“赛水质”活动时限为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为期一年,届时市政府将组织考核,并以适当方式公布结果。
根据方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应于4月30日前确定并上报列入参与“赛水质”活动的小流域名单,5月10日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开始组织下达实施,5月20日前确定拟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的企业名单和整改要求,2014年4月前完成各项工作。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于今年5月10日前对列入“赛水质”活动的小流域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作为活动前本底值。其后由各地环保局组织每2月监测1次,市环境监测站适时组织抽测,并于2014年5月对活动完成后的小流域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作为本次活动考核比对值及评分依据。
竞赛成绩
80分以上为“优良”
本次小流域“赛水质”活动沿海和山区同一套考核评分标准,但是在具体分值设定中充分考虑了“两江”上、下游地区的差异,兼顾水质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既肯定上游水质底子较好的客观现实,又鼓励下游地区通过综合整治改善水质的工作成效。
考核采取以扣分形式的百分制记分。考核结果满分为100分,分优良、合格、不合格3个档次。其中,小流域水质质量和整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分值各占50分。小流域水质质量兼顾水质本底和水质改善情况,市级监测结果占40分,各地自测占10分。整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主要考核流域整治工作实施情况,包括工业企业污染整治、“五小”和“三无”企业关闭取缔、河道清淤疏浚、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治理、工作推进情况等。
奖优罚劣
排名落后环保限批
为了激发各地开展小流域整治活动的积极性,市级将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以奖代补”,晋江、洛阳江上游地区的小流域整治项目纳入年度“两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的项目库,“两江”上游以外地区的小流域整治项目纳入年度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项目专项奖励资金的项目库,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考核结果对项目进行奖优罚劣。
对活动结果评分为“优良”的,将加大该地区有关流域资金奖励额度;对活动结果评分为“不合格”的,将适当扣减下一年度流域整治有关资金的补助额度;对排名落后的小流域周边区域,将视情况分别采取环保限批、约谈责任人等综合性措施予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