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采访中了解到,这里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部分水域水质达到了四类标准,今年,候鸟回迁的数量也比往年多了许多。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林,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可它也没能逃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命运,水质一度处于劣五类,不仅影响湖泊整体功能发挥,还直接威胁到黄河宁蒙段供水安全,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关注。
据乌梁素海监理会负责人介绍,乌梁素海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点源污染(即所有集中污染,如城市的污水和工厂的污水),面源污染(即农田里的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和内源污染(即乌梁素海现在海底沉积的大量腐殖质分解后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我市一面在城市污水出口和工业污水出口建了污水处理厂;另一方面,乌梁素海管理部门实行多措并举,从2008年开始,引入黄河水注入乌梁素海,稀释污染水体,平均每年引水量达到3000万立方米。从2011年开始,乌梁素海管理部门与国内先进的生态养殖企业合作,陆续向乌梁素海2万多亩治理区域内投放了50多万尾各类草食型鱼苗,草食型鱼每长1斤肉要吃掉50到60公斤水草,一年可以消耗3万吨水草,有效地控制水草蔓延,减缓因水草腐烂沉积使湖底抬高的速度。今年,乌梁素海管理部门要重点开通网格水道,使乌梁素海相对隔断的水域联通成一体,所有排水不允许直接放进乌梁素海,而是绕到北边,使整个水体流通起来。
目前,乌梁素海的水体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市环保监测站通过水体检测,部分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四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