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距当阳市城区40多公里的草埠湖镇符台村村民张道雄打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巩河水缓缓流出。他说:“‘三万’活动最大的变化就是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了清甜安全的巩河水。”市委副书记王兴於批示:“当阳城乡供水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探索。”
1996年,当阳投资3000万元实施“引巩入城”工程,城区居民告别了饮用受污染沮河水的历史,但农村饮水仍以自备水源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农村饮水安全也成为一道难题。“发展的成果要让城乡居民同享”。2011年底,当阳市将“延伸巩河水供水管道至乡村,让全市城乡居民同饮一库安全水”写进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当年市政府承诺为民所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市财政进行全额资金配套,先后投入1.7亿元,完成了城区至各集镇社区共76.3公里主管、干管道的铺设。乡镇至自然村的支管建设则由水利部门申报国家、省级补助资金予以支持,自然村内的入户管道由村集体和群众自筹。截至2012年底,不仅烟集、胡场等当阳周边集镇居民饮上巩河水,河溶、半月、慈化、草埠湖等地部分农村也将管网铺设到了农民家门口。为了保障供给,该市还兴建了引巩复线及水厂扩建工程,使日综合供水能力提高到10万吨。
当阳坚持建管并重,探索出了近郊用户由自来水公司“直管”、较远乡镇实行“联网分营”的管理模式,实行城乡供水同网同价,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从巩河源头上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净化水质,在库区建起1000多亩湿地松水保林和经济林,停止了库区的网栏库汊养鱼,搬迁库区居民300多人,对管网延伸供水水质实行每天一化验,对单村供水进行定点监测分析,确保让广大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城乡供水一体化使农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等在农村已得到普遍使用,“一建三改”加快推进,乡村的旱厕大多数已改变为水冲式厕所,生态养殖模式快速推广,农村污染物排放有效降低。
据当阳市住建局长沈卫东介绍,到今年一季度,当阳市已有30万人同时吃上了安全卫生的巩河水,“十二五”末全市将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70%以上的居民将同饮一库安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