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今年2月初,省“两会”刚刚闭幕,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就带着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来到东莞,与深莞惠三地领导就石马河流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进行座谈。任重而道远的石马河治污问题,再次成为省人大重点督办的工作。
石马河主要流经东莞,其上游是深圳的观澜河,下游则流向惠州。从2000年开始,石马河治污就一直是广东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善意互动和人大代表的奔走呼号之下,石马河治污终于重现生机。
东莞从2003年开始正式推进石马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这些年,东莞一方面实施流域限批措施,严控企业排污,另一方面对部分重污染企业,采取刚性措施限期搬迁、关闭。
不过,在2009年之前,石马河主要由深莞惠三市各自治理,由于三地缺乏协调互动,上下游治理不同步,石马河治污并无显着成效。直到2009年5月,莞惠深三市签订《深、莞、惠界河及跨界河综合治理计划》,才正式将石马河列入联合整治范围。
2010年,时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时任副省长林木声等省领导,一年之内对石马河开展了四次专项督查,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在省领导高度重视和统筹督办下,深莞惠三地全力以赴,联防联控,投入逾百亿元整治污染,石马河沿线陆续建起多座污水处理工程,一大批重污染企业被淘汰关闭,石马河整治效果终于有了较大的改善。
石马河治污也为跨界河流的治理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在新的治理技术上,尝试了精细化治污,人工湿地补水、建设再生水厂等一系列重大探索实践。
目前,石马河大部分河段水质达到了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的Ⅴ类水体标准,并且呈逐步好转趋势。
“十年污染,百年治理”。石马河治污尽管取得初步成效,仍存在不少问题。石马河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要恢复河流的生态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流域内的环境承载能力也已达到极限,给污染整治带来持续压力。此外,石马河生态修复治理也进展缓慢,流域内次支污水管网还不完善,面源污染仍然存在。
这仍将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拉锯战。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加强淡水河石马河流域污染整治的决议》,对这项工作的继续推进提出了要求――按期实现2020年“两河”水质优于地表水四类的目标。
【点评】
深化环境整治 期待制度创新一条石马河,将深莞惠三地的命运串联在一起。环境整治非一日之功,且有着特殊的复杂性,而三地联合治污的经验告诉我们:各自孤立则事倍功半,只有合作方能卓见成效。
当然,合作也分很多层次。当前的石马河联合整治,主要是在规划统筹、资金投入、工程建设等方面联防联控,紧密互动。而随着环境整治的逐步深化,三地政府的合作也需要继续提升。
深层次的环境整治,不仅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更要在利益和格局上作出深刻调整。而这样的调整,所需要的正是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可以说,初期的整治体现在高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是还历史的欠账,下一步的深化整治则是对体制上的创新提出极大的期待,这对三地政府的合作理念和执政智慧都是更大的考验。
正如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视察石马河流域治理工作时所指出的,“进一步的深化整治,必须要在资金投入、制度体制创新、环保新技术的使用三方面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