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环保产业为何老是长不大?
环保产业为何老是长不大?
发布日期:2013/5/13 16:53:03

  节能环保产业被置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它能不能当此大任?反向思考,产业之所以新兴,就是因为其尚处于幼稚期但拥有较广阔的潜在市场;产业之所以需要振兴,是因为还很弱小,不成规模,甚至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让我们褪去层层光环,审视真实的节能环保产业。


  围绕着环保产业,目前形成了公众、政府、环保服务企业这一利益-责任-服务链条(大气治理产业机理机制有所不同),即公众是需求和受益主体,政府是责任主体,环保服务企业是服务主体。公众向政府缴纳环保公用事业费用,政府提供环保公共品。


  此外,环保服务主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单位,以及以特许经营制提供环保服务的私营环保服务商,政府采购服务主体服务,并对其进行监督进而支付费用。这个关系链条当中,最弱的一个环节是:公众无法对服务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并无法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也无选择权;服务企业对公众则属间接责任,在政府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企业也缺乏对公众切实负责的积极性。


  由上述机理出发,我们来分析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政绩考核机制有啥缺陷?


  顶层设计并不缺乏,但未抓住核心,症结在政绩考核机制


  不可否认的是,近两年来,国家在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上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及产业规划,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路线图,出台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为治国之本,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已然被提升到至高高度。


  可以说,环境保护顶层设计的障碍已然破除,但跟中国所有的问题一样,政策都面临执行的问题,而地方层面执行的核心要素在于政治激励。多年来,“GDP主义”、“地方经济锦标赛”大行其道,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都让位于此,核心就在于政治评价体系,在于考核机制,经济发展的“畸形”权重阻碍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是阻碍生态环境建设进展的根本要素。


  由于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的扭曲,地方政府缺乏政治激励,导致了其对于环保公共服务缺乏持续的监管和切实的投入,阻断了真实环保需求的顺利释放,严重影响环保市场的稳定化和扩大化,也导致了在没有稳定预期的情况下,企业无法进行持续稳定的投入和研发,影响了企业创新和稳健成长的积极性。


  再回顾环保企业的甲方——政府、园区、排污企业,前两个市场都受制于政府关注和投入,后者更需要政府切实的监管,市场也才能释放。


  产业发展为何碎片化?


  无法实现纵向整合和横向专业分工及协作;对内“御敌”不足,对外出击乏力


  要素制约、地方割据,使得环保产业呈现原子化,无法实现纵向整合和横向专业分工及协作;小而散,缺少领军的环保企业,对内“御敌”不足,对外出击乏力。


  一方面由于水、大气、固废等环境要素的广泛性和难以可量性,另一方面由于环保治理管理权在地方的地域区隔性,使得环保市场无法像油气产业一样形成全国市场,导致了区域保护主义,阻碍了环保企业的区域扩张,使得产业呈现原子化的状态。


  企业之间的生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不仅使大、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分工效益,而且还引发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互之间争夺原材料和市场的行为,产品效益实现日益困难,其结果既造成了有限资源的浪费,又抑制了企业采取大规模、高效率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削弱了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影响了产业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国内无法应对上游国际巨头的挑战,在国际市场上受制于自身能力而无法实现国际布局。


  为何会低价低质?


  环境价格扭曲,投标乱相,企业无法实现高质高价和服务溢价


  直接受益人无法评估环保公共品的质量,导致了价格信号的扭曲,使得环保企业无法通过拼技术、拼质量、拼服务等进行正向竞争;同时由于监测体系落后、排污权交易体系和市场发育迟缓、环境价格的扭曲,使得企业的服务无法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难以实现服务溢价。


  这直接导致各方消极应对,出现了低价低质,重建设轻运营的恶性局面;再者,大部分地方政府缺乏甄别环境服务商服务能力与质量的合理机制,加之投标过程中的权力寻租空间,使得投标乱相丛生,使得公众、政府、企业面临三输的尴尬格局。


  民营企业为何弱?


  只能捡市场的边角料,成长空间难以突破


  基于公私经济体制共存的体制和环保公用事业的属性,导致了民营企业在环保产业市场上天然的弱势,越至下游越无法跟国有企业进行竞争,使得民营企业只能捡市场的边角料,成长空间难以突破。


  一段时间内,“关系”成为稀缺资源,对其的过度追逐,使得民营企业无法挤出更多的精力聚焦企业成长的其他核心关节。而企业一旦攀上了“高枝”,尝到了甜头,则形成了顽固的路径依赖,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鸦片”;未能染指权力的企业,则更无心关注企业核心成长要素。


  为何无法融入主流经济体系?


  缺乏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亟待争取话语权


  在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升为国家意志之前,我国还未形成科学良性的环保产业管理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环保产业对于公众和社会来讲也是一片模糊的景象,媒体关注度和曝光度不够,致使整个社会缺乏认可度,加上自身的弱势,环保产业从来没有登堂入室,进入国民经济主流产业当中。


  时至今日,环保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加大自身的透明度和影响力,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如此就更加要求产业上游形成完备的服务支持体系,大到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小到行业媒体、行业战略和管理咨询、行业资本、行业人才中介和培训服务、行业服务平台等。


  产业需要形成强大的支持体系,助推决策层加大对环保立法、投入的切实重视,扩大行业在社会当中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以此来获得行业发展更多的话语权。


  如何应对复杂的行业环境?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向未来,环保企业家需自我革命


  如今,在环保这样一片价值的洼地上,迎来了大批的资本和行业新进入者,同时复杂的行业环境和宏观环境,使得行业处在成熟发展的前夜,未来将面临的是一个产业竞争加速、产业整合加剧的时代。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才能在这样的时代当中自持乃至突出重围成为行业佼佼者,将是每一个志存高远的环保企业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环保企业要通过向经营要效率、要业绩。多数出身草莽的环保企业家和经营方式落后的环保企业更应该通过企业经营革命,广纳人才,革新人力资本,重塑组织效率,使企业在人才、技术、组织文化、机制流程、信息化、营销、资本运营等多层面奔向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投资联盟咨询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今年截至4月11日 各类工程累计向永定河
山东省加快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
上海市崇明区这处“城市海绵”初现雏形
从科技赋能到多元共治:上海应急局局长详解
河南: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举措 筑牢城市
湖北水利:以系统治理绘就“千湖之省”幸福
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范围比例达42.4
北海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推进黑臭水体治
广元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收获多
韧性城市:从“城市看海”到“智慧抗灾”的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3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4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7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8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