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农夫山泉“标准门”,在双方长达一个多月的口水大战中,给全国消费者补了一课:原来我们平日里购买的饮用水,除了品种繁多、概念百出外,还有许多的质量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你搞得懂吗?喝了一辈子水的你,知道自己每天喝的水里都含了些什么成分?
目前,昆明市场上销售的饮用水种类确实令人眼花缭乱:天然矿泉水、天然净化山泉水、天然泉水、矿物质水、纯净水……你到底了解多少?你最关心的饮水问题有哪些?在选购不同品牌的饮用水时,你更看重什么?本报记者在对200名市民饮用水的消费习惯做了随机调查后发现,有68%的受访者生活中的主要饮用水是桶装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饮用水的安全质量。但在选择购买不同品牌的桶装水时,他们关注价格的因素高于对大品牌的要求。至于对各类饮用水的准确区分,几乎没有一人能够说得清楚。
68%的受访消费者饮用桶装水
随机调查结果显示:68%的受访者,生活中的主要饮用水来源是桶装水;21%的受访者选择自来水,占被调查人数的1/5;另有8%的受访者,家里使用净水器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后饮用;还有3%的被调查者选择“瓶装水或其它”。
我们发现,使用桶装水的受访者中,73%的人家里都喝过一种以上品牌的桶装水。那么,他们在选择桶装水时都会考虑哪些主要因素呢?
为此,我们专门为家庭里使用桶装水的受访者设置了7个选项,供大家进行多项选择。它们分别是:“水质安全”、“价格便宜”、“口感好”、“大品牌”、“送水及时”、“朋友推荐”、“其它”。
调查显示:100%的受访者将“水质安全”作为家庭选购桶装水的首要因素。从这儿可以看出,近年来食品安全的问题已经深入消费者心里。此外,有76%的受访者选择了“价格便宜”,比率占到了第二位。出乎我们预料的是,只有37%的受访者将“大品牌”作为选购家庭桶装水的主要因素,比率远不如选择“口感好”的45%和选择“送水及时”的39%。此外,有11%的受访者选择了“朋友推荐”。
据业内人士分析,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地质环境,使得地下矿泉水总体的水质在全国的排名都非常靠前。而且,多年来很少被查出过大的质量问题。这也许正是消费者对于企业“大品牌”的感受并不非常明显,反而更愿意相信“价格便宜”、“口感好”和“送水及时”所带来的实际利益。
市民难分清市场上饮用水种类
选购水的种类也是此次消费习惯调查的一个重点。目前,昆明市场上的桶装饮用水主要就2种产品:饮用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天然山泉水。有66%的受访者选择“天然山泉水”作为主要生活饮用水,选购“天然矿泉水”的只占到了34%。
选择的原因,除了感觉“是水都一样”,或者“矿泉水的矿物质更丰富、对健康更好”外,大家也说不出更多的理由。
至于种类繁多的桶(瓶)装饮用水市场上,除了纯净水大家都知道是蒸馏水外,被调查者绝少能够弄得清楚那些标注着“天然矿泉水”、“天然净化山泉水”、“天然泉水”、“矿物质水”的准确区别。最令他们困惑的,莫过于这些名称各异的水,其商标注明的“水质主要成分”中都含有各类不一的矿物质和它们的数据含量。这些高低不等的数据意味着什么?这些水之间有什么区别?哪一种水更适合自己?几乎没人能说得清楚。
据业内人士分析,“天然矿泉水”的比率偏少原因较多,“天然矿泉水”属于国家珍稀地矿资源,产量本身就有限,而且生产成本较高,故而企业在做促销活动方面,价格优势无法跟生产山泉类的企业拉出明显差距。此外,消费者分不清楚天然矿泉水和天然山泉水的区别,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消费者最关心水源地环境
受访者对于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关注度高达100%,那么,哪些安全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呢?
调查显示,排名前四位的问题分别是:昆明本地水企的产品质量如何?执行的生产标准分别是什么?水源地环境怎么样?水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如何保证,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如何监管的?
此外,大家关心的安全问题包括:桶装水的保质期到底是多久?被阳光照射过的桶装水里长青苔是怎么回事?水企使用的桶是否安全?水站是否会存在违规灌装的情况?饮水机的消毒有多重要?如何区分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饮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今天起,本报推出连续报道,带你了解昆明桶装水的安全状况,探寻桶装水的生产、监测过程,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