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综合治理桃溪流域以保护山美水库,这仅是泉州保护水源地诸多举措的一个缩影。泉州水源地保护的经验,或可为厦门及其他海西城市借鉴。
[规划整治]
构建水源地格局
自1960年以后,泉州先后兴建了晋江下游水资源配水枢纽工程金鸡栏河闸、晋江东溪控制性工程山美水库,以及跨流域饮水工程龙门滩饮水工程。
近年来,泉州不断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通过规划和整治,构建了水源地格局,形成了晋江干流水源保护区等15个县级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南安市水头镇石壁水库水源保护区等21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上述的水源地,泉州市正通过兴建三大水库“开源”。截至今年2月底,德化彭村水库、洛江八峰水库和泉港双溪水库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13.3%、33.3%。三大水库建成之后,可为泉州市新增蓄水库容约9700万立方米。从山美水库直接引水到惠女水库的引调水工程,也正在规划中。
[水权交易]
上下游共护水源
早在1996年,泉州就开始引入水权制度。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全国最早的水权实践。2005年之后,水权制度进一步丰富,建立了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分摊机制、上下游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缺水县水权购买机制等。
记者了解到,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上游县(市、区)每年都从下游获得不少的补偿,用于水源保护,仅在去年这笔资金就达到1.25亿元。截至今年初,上游县(市、区)已获下游补偿4.3亿元。桃溪流域综合治理等水资源保护项目所需的资金,很大一部分就来自这里。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泉州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07年的89%,提高到2011年的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