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然而由于缺乏集中供水设施、无法定期检测水质等种种原因,在岛城农村地区,还有很多居民的饮水安全缺乏保障,这也成为不少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昨日,记者跟随市人大常委会督查市水利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获悉,今年底,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将达到95%,今年我市也将推动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中心的设立,农村居民有望享受定期或不定期的水质检测,确保自家喝的水放心。
13万偏远人口有望规模化供水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2010年底,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村庄3521个,规模化供水人口296.98万人,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为61%,其中县级市规模化供水人口236.45万人,覆盖率为57.7%。
据了解,2011年,市政府颁布一号文件决定实施2011年至2013年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按照计划,建设任务完成后,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95%。此外,有278个村庄、13万人由于地处偏远山丘区或海岛,村庄内居住分散,地势复杂,工程建设一次性投资、供水成本过高,群众难以承受等因素未列入规划范围内,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也将尽可能的把以上村庄列入规模化供水范围。
县级市要配备水质监测中心
针对农村水质安全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新建的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均建立了水质化验室,配备了常规水质检测设备,水厂有专业检测人员每天定时对原水、出厂水进行常规检测,确保水质达标。然而,目前单村供水工程由于建设年代时间长,受当时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粗放的制约,致使工程建设标准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检测人员和必要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水处理工艺简陋,且水费价格低,规模小,收取困难,难以承受水质检测的费用负担。
据介绍,目前,部分县级市已初步建立了农村供水水质监测机制。今年,市水利局将积极推动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中心的设立,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督导供水单位做好供水水源保护工作,完善、落实日常常规水质检测制度,加强对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监测工作力度,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委托专业机构监测镇村水质
据介绍,针对代表提出的委派各市自来水公司代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的建议,根据《青岛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市及(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和卫生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农村供水水源、供水水质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有关监测机构对水源水质进行化验、检测。水质化验、检测所需费用由本级人民政府承担,不得向供水单位收取。”各市自来水公司不属于监测机构,为使农村公共供水水质保护和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议委托具有资质的监测机构每年按规定对镇村饮用自来水的水源水质、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化验、检测,检测费由地方政府承担,并列入部门预算,专款专用。
大沽河日取水将达780万吨
针对水源地保护,魏成吉代表提出了《关于大沽河供水设施保护完善的建议》,他认为,大沽河承担着我市60%的供水任务,在大沽河综合整治过程中,应该加强供水设施的保护、完善,保护水源地。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实施的大沽河治理工程在前期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问题。为提高大沽河供水能力,工程将在大沽河干流增设9座拦河坝,改建2座拦河坝,使大沽河干流形成106公里连续水面,一次性拦蓄量由4300万立方米增加到8700立方米,同时新建、改建取水口68处,日取水能力由原来的130.6万吨提高到780万吨,远远超出当前城市供水需求。大沽河启动治理后,为确保城市供水正常,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已多次与海润集团对接,对海润集团沿河在用取水口都予以保留,并采取措施进行全面保护,保证了城市供水的持续稳定。下一步,也将进一步注意供水设施保护和注重供水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