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内河纵横交错,内河治理一直广为市民所关注。近年来,福州投入大力气整治内河,一些内河景观变漂亮了,但一些河道截污后,水质改善仍不明显。
不少市民疑惑,投入了巨资,为何多条内河完成整治后,河水仍发黑发臭?大家期盼的“清清碧水”,何时能真正实现?有关职能部门又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对此,福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昨日一一回应。
现状 部分内河,仍发黑发臭
昨日下午,记者实地探访城区内瀛洲河、龙峰河、树兜河、白马河、晋安河、屏东河等多条内河发现,内河河面上并不干净,漂浮着许多垃圾,有些河段的水比较浑浊。
瀛洲河最为明显,河面发黑发臭,漂浮着垃圾,河道两侧也能看到垃圾堆。而龙峰河环保路附近的河段,凑近河道能闻到一股异味,河面上漂浮着一些生活垃圾,部分河段较为浑浊。
树兜河华林路附近河段和屏东河华屏路河段,走近也能闻到一股异味。附近居民王先生说,偶尔有居民会朝河中扔生活垃圾,一到夏天就特别臭。
屏东河观风亭路河段的水质也十分浑浊,河面上漂浮着一些暗红色的物质,长达50多米,河面上还有一层油渍。“如果没有活水,这条河流就更臭了。”家住附近的陈女士说,以前河段更臭,现在整治后,上流有活水放下来,情况已好了许多,要不然,到了夏天,更难以忍受。
说法 28亿投入已有效果黑臭因“水动力不足”
许多市民疑惑,为何主城区多条内河已完成整治,水仍很脏?投资70亿元,为何还治理不了内河的黑臭问题?对此,福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昨日一一做出解释。
该负责人表示,福州第一批内河整治共涉及75条内河,大部分都已完成截污,但有些河水流动性和更替效果差,容易形成死水,自净能力不足,一些污染物无法及时代谢、排解,就容易发黑发臭,一到夏天,情况就会更明显。
该负责人透露,目前类似瀛洲河等存在“水动力不足”的内河,有20多条。
该负责人坦言,70亿元只是拟投资的预算,根据审计局的统计,截至目前,福州城区主要内河的整治共投入了28亿元,从投入效果上看,沿河两岸的环境治理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据了解,福州市内河截污工作,已有效遏制了污水入河的情况,但沿河排污源头仍没有得到控制,还有污水通过各种渠道排入内河。下半年,市建委将会同环保、工商等部门,对沿河餐饮、洗车等特殊行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又黑又臭的瀛洲河成为此次整治的试点河
举措 瀛洲河等试点水体生态修复
对于已完成截污,但水质改善仍不明显,市民反响强烈的内河,福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已报市政府同意,今年将首次引进水体生态修复系统,提升内河水质。
第一批开展试点的内河共4条,分别是瀛洲河、厦坊溪、光明港一支河、跃进河。将通过引进“小生态系统”,提高内河水体自净能力,使水质达到地表V类水标准。
福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河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水动力不足”,相当于死水,容易发黑发臭。目前,这些内河已完成了截污,这也是生态修复试点的前提,以保证实施生态修复时,不会有污水排入内河。如果试点工作效果好,将逐步推广到其他内河。
揭秘 生态修复如何助内河“除臭返清”
据介绍,针对部分内河发黑发臭的现象,福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准备通过生态修复手段帮助恢复水体生态系统,从而让内河达到“除臭返清”的目的。
什么是生态修复手段,如何让内河“除臭返清”?福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修复手段指应用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各类非常规工程措施,使河道水质逐步改善,水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也就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净化水体,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体生态系统。
该负责人介绍,国内一些城市治理内河污染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比如上海闵行区的邱泾河治理,就是采用生物生态修复的方法使河水恢复清澈。
征集 全国征集方案,也请市民献策
目前,试点工作已发布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试点承担单位。福州市建委负责人表示,欢迎市民献策献言,对水体生态修复系统提出建议。
“目前,北京、上海、四川等地已有公司报名。”福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根据方案的情况和报价进行筛选。
8月1日起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正式实施。其中,治理期为3至6个月,维持期为1年以上。治理目标为水质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V类水标准及以上,后期目标要求水质保持稳定,不出现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