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大事来抓,强力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2012年实现了滇池草海、外海水质总体保持稳定,15条入湖河道年度水质考核达标。
对于“治滇3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田欣指出:滇池治理是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滇池治理不好,生态昆明、美丽春城就是空谈。因此,滇池治理“3年行动计划”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推进“六大工程”,抓好“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工程”三大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滇投公司等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加大奖惩力度,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滇投公司总经理徐增雄认为,制定并实施滇池治理3年行动计划,目的是使滇池治理“十二五”各项规划目标得以全面实现。3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良好与否,关键在于如何良好解决资金、管网建设受制因素多以及持续干旱对水质改善影响较大三大问题。
需多渠道借助社会资本
“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的投入资金为420亿元,到去年底,实际完成投资137亿元。这137亿元投资中,除了国家和省级给予的配套补助资金外,大部分要靠昆明市级财政自行解决。因此,昆明市要在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资金支持,最大限度通过市级财政落实治滇资金的同时,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滇池治理。
今年2月8日,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又成功发行滇池治理12亿元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目前全部到账。这是滇投公司自2009年成功发行8亿元企业债券以来的第二次成功发行,所募集资金将用于滇池环湖南岸干渠截污工程等滇池治理项目。
徐增雄介绍,作为滇池治理的投融资主体,滇投公司将抓住成功发行债券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与各金融机构沟通合作,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积极拓展融资途径,多渠道募集资金,积极为以彻底截污、生态建设、水体置换三大任务为主体的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管网建设受制于多种因素
滇池管理局规划计划处处长余仕富表示,昆明主城及滇池沿湖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是整个滇池治理工程中至关重要一环。但就目前来看,污水管网的建设却受制于多种因素。
他说,建设污水管网必须与城中村改造、片区改造及城市道路建设同步推进实施。一旦这三者中有任何一项实施进度产生滞后,便会影响污水管网的建设进度甚至使之停滞不前。由此,也就会影响整个污水管网系统的形成,使污水收集系统无法贯通,无法发挥作用。
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滇池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滇池水质还未实现根本性好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城大多数城中村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导致污水随意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通过河道流入滇池,直接影响河道水质,最终影响滇池水质。因此,滇池治理3年行动计划的完成与否,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否能实现,与污水管网建设进度是否能有效形成污水收集系统密不可分。
持续干旱影响水质改善
说到实施3年行动计划面临的第三大困难,余仕富认为,这个因素虽然是客观的,但也是必须正视的。因为滇池本来就处于城市下游,补给水源少且水源单一,持续的干旱在导致部分河道断流的同时,更影响了各类水生植物的生长甚至使之枯萎,从根本上影响了滇池水质的改善。
他表示,抛开牛栏江引水入滇工程不说,持续干旱对滇池的最明显影响,就是入湖水量的减少。既然入湖水量少了,那出湖水量自然也随之减少,这样一来,滇池水质浓度就会升高,使更多的污染物长期富集于水中。
面对这一至关重要的客观因素,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三大任务的完成。通过彻底截污、水体置换及生态建设来弥补,减轻此因素对滇池水质改善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的投入资金为420亿元,到去年底,实际完成投资137亿元。这137亿元投资中,除了国家和省级给予的配套补助资金外,大部分靠昆明市级财政自行解决。因此,滇池治理需要激发社会力量参与。
全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民生水利保障标准、供水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产业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全市供用水矛盾更加突出,也凸显出滇池治理的紧迫感。滇池治理是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滇池治理不好,生态昆明、美丽春城就是空谈。我们都生活在滇池流域,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理应把滇池治理作为己任,积极参与滇池治理工作。
调动社会治水积极性,聚合社会滇池治理的正能量。云南省率先开征水资源费,拓宽可持续发展路径。2004年以来共征收水资源费38.29亿元,其中征收水电水资源费30.97亿元。今后,在征收水资源费时可以考虑加收水污染治污费。昆明滇池投资公司两次成功发行滇池治理20亿元企业债券,所募集资金将用于滇池环湖南岸干渠截污工程等滇池治理项目。
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滇池治理,人人都可以为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献计出力。社会力量可以在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入湖河道整治工程、生态清淤工程和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工程上有所作为。努力实现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共同推进转变、实现从外源治理为主向内源消减为主的转变,从而建设湖畅其流、水复其清、蓝天绿地、青山碧水的美丽新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