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的滇池所发生的最显着变化将是水质的明显变化。滇池外海水质将基本达到Ⅳ类水、草海水质基本达到Ⅴ类水、河道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与此同时,滇池治理也逐步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外源治理为主向内外治理同步推进转变,以及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共同推进转变。
水质改善带动区域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之时,也标志着滇池治理‘十二五’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滇池管理局规划计划处处长余仕富介绍。
三年行动计划中除了突出三大任务外,还将同步实施滇池“三圈”建设。其根本内容就是,以“一湖四环、一湖四片”为依托,以生态建设为基础,把城市的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建设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充分挖掘滇池“高原明珠”山水资源优势,打造大山大水、湖光山色的城市景观。高起点、高品位、前瞻性地做好环滇池湖滨生态规划,加快滇池湖滨生态修复与建设步伐。
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北岸以城市风貌展示和文化体验为主,西岸以湖滨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东岸以会展、商务、度假、商业休闲为主,南岸以湖滨游览观光和历史文化体验为主”的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形成滇池环湖生态屏障、生态旅游区、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区,使人民群众亲水近水护水,共享滇池治理成果。
余仕富认为,三年之后,也许人们并不能看出滇池水质发生了显着变化,但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程的实施,以及“三圈”建设的逐步建成,届时滇池水质及沿湖生态环境均会发生质的改善和改变。可以说,三年后的滇池已能肩负为昆明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奠定基础的重任。
作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届时,逐渐重放异彩的高原明珠滇池,将为昆明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成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起到增光添彩的决定性作用。
两大转变助推
滇池进入良性循环
副市长王道兴在部署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时明确表示,“十二五”各项既定目标的完成,在进一步系统科学推进滇池治理的同时,在治理方式上也有望实现从外源治理为主向内外治理同步推进,以及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转变。
所谓外源治理,即采取工程性措施对滇池实施治理。内外治理同步,则是将治理重心由过去偏重于工程性转为工程性为辅生物性治理为主。同时实现由单一的政府主导向滇池治理人人有责的多元化主导转变。
2008年,为推进滇池湖滨生态修复工程,昆明市委、市政府要求,西山区、官渡区、度假区、呈贡区、晋宁县要把退田还林、退塘还湿、退房还岸、退人护水作为刚性目标。时至今日,滇池周边基本实现“四退三还一护”,上千户村民从滇池边搬迁到了崭新的安置房里,过上美好生活,而滇池生态系统也逐渐开始恢复良性循环。
余仕富认为,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护”工作是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中“生态修复与建设”的重要内容,项目实施的目的,是通过恢复与建设湖滨生态湿地和湖滨林带,形成水陆间的有效缓冲区,与截污、治污系统共同构成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逐步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效果非常明显。
“由于多因一果,滇池实际上成了湖外纳污池、湖内发酵池,再不采取治本措施将会成为死湖。”昆明市领导明确要求,绝不能把滇池治理看成经济社会负担,而要把滇池流域作为昆明未来最大的发展性资源、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最大的载体平台、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把滇池治理看成长远发展的投入和投资,当作经济建设来看待、当作经济发展来投入、当作生产性项目来安排、当作长效产业来开发、当作市场主体来运作、当作企业集团来管理。
几年来,全市各级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滇池环湖截污工程现场办公会和市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水环境综合治理会议精神,按照“湖外截污、湖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思路,把开展“四退三还一护”、实施湖滨生态修复作为滇池治理最基础、最基本的工作,一手抓环湖公路内侧“四退三还一护”生态性工作,一手抓入湖河道两岸环境整治和道路空间贯通工程性工作,多措并举,坚持不懈地推进滇池治理。
湿地就像滇池的肺,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控制土壤被侵蚀、净化水质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昆明生态湿地将逐步恢复滇池生态良性循环。
短 评
生态文明建设前景可期
昆明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当国内一些地方饱受“雾霾”“沙尘”之苦时,昆明的蓝天白云更显珍贵。据资料表明,云南省区域环境质量好或较好的比例高出全国11.2个百分点。去年,全省18个主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
昆明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优良的,滇池治理的成果也会是好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经过政府、企业和全体人民共同的努力,滇池流域水环境可以得到根本改善。为了三年后水质必将明显改善目标的实现,昆明市委、市政府将坚决实施“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入湖河道整治工程、生态清淤工程和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工程”六大工程,坚决完成“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工程”三大任务。并着力推进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攻坚克难、大干三年,力争全面完成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从以往滇池治理的成果来看,我们可以期望,到2015年,昆明市将通过完成投资达341亿元的100个滇池治理项目,使滇池湖体水生态系统明显改善,滇池湖体富营养化得到有效治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滇池污染治理有望实现新突破。为加快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只剩下三年时间,滇池治理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通过上述“六大工程”的实施和“三大任务”的完成,我们相信,昔日喜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池,以及苹天苇地、翠羽丹霞、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美丽容颜能会回到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