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重庆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公布。记者从新闻通报会上了解到,全市水库有效调节供水量占比偏低,工程性缺水、农村饮水安全、防洪保安等问题都十分突出。
类似于人口普查,这是重庆市针对水利的第一次“身份验证”。重庆有多少条河流?水库共有多少个?全市水利“家底”究竟如何?耗时3年完成的《重庆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填补了重庆市水信息空白,建立起全面系统的水基础信息库。
从普查结果来看,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全市2996座水库中,用以灌溉、防洪、供水的水库仅占总座数的97%,其库容35.4亿立方米仅占全市总库容的29.4%。对于每年80多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来说,这只能是“杯水车薪”。同时,重庆市有防洪任务的河段中,已治理的只占16.7%,已治理且达标的仅占8.4%,防洪保安形势严峻。
另一方面,已经建成的农村供水设施大多规模小且分散。在全市能够享受到200立方米∕日或者2000人以上大规模供水设施的只有466万人,仅占农村供水总受益人口的33.6%。农村水质标准和供水保障堪忧,农田灌溉渠道配套差、效率低。
市水利普查办主任冀春楼表示,水利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应用。市水利局将利用普查数据,加快水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