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赖以生存的,一是空气,二是水。然而,环保部6月4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国内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超过一半监测点的水质为较差,甚至极差。此前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也显示,64%的内地居民担心本地自来水水源存在污染。专家称,触目惊心的水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大“元凶”,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中毒、新生儿畸形,也让癌症一步步逼近我们的生活。
触目惊心的水污染 资料照片
触目惊心:过半地下水被污染
继2012年黑龙江镉污染、镇江苯污染、广州巴河镍污染、武汉自来水异味等问题一一曝光后,2013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的水污染事件让公众对饮水安全质疑不断升温,也使“水源保护”这一话题尤为显眼。
有新闻报道称,今年1月,长治苯胺泄漏事故曝光,引发河北邯郸大面积停水。此后邯郸市、河南安阳部分水体均检出苯胺超标。同样在1月,一辆槽罐车违规装载,导致部分化学品泄入河道,影响金山、松江三万居民生活。今年3月5日至10日,黄浦江松江段内至少已打捞起死猪1200余头,由于死猪进入松江的黄浦江二级水源保护区,因此引发公众对于水源安全的关注。
到底我们的水资源受到了多大程度的污染?环保部刚刚发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给出了一个权威而又触目惊心的回答。
公报显示,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 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也就是说,过半地下水已经被污染。长江、黄河、珠江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2%。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为轻度污染,海河为中度污染。在监测的60个湖泊(水库)中,呈富营养化状态的占25.0%。
二次污染:自来水问题在“最后一公里”
“小时候喝的水多甜啊!井里的水盛起来就喝。可惜再也找不到那时的感觉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张先生经常感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如同空气一般为人体所必需的资源,开始让我们忧心忡忡了。
近年来,由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于水环境的要求,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就被直接排进河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农村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再加上一些企业为了掩人耳目,进行地下排污,将含有汞、镉、砷和氰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污水,直接注入我们的“活命水”。
除了水源遭到破坏,老百姓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自来水的“二次污染”。专家普遍表示,从水厂到水杯,自来水流动的“最后一公里”,水质下降是必然的。
原来,自来水刚刚出厂的时候很安全,但出厂水水质与居民家里龙头水的水质并非同一回事。自来水从水厂到老百姓家里,需要经过城市供水管网和小区管网两道环节。在流入住户前,漫长的管道经过了复杂的地形和道路,有些管道年久失修,老化、生锈、材质不达标。有些地区的高楼供水过程中,自来水在水箱、水塔里停留时间过长,水中余氯消失,微生物滋生,且水箱长期不清洗,都会造成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重金属、有机物等超标。
更让老百姓困惑的是,瓶装水和桶装水也并非如企业所标榜的那样安全。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瓶装水国标不如自来水”事件,让更多的人开始反思。而“黑心桶”、细菌滋生等问题,同样困扰着千千万万使用桶装水和饮水机的家庭。
饮水之殇:国内惊现“癌症村”
民众对水污染的担心,主要是因为其可能带来的中毒、新生儿畸形,甚至癌症等健康风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记载,迄今为止已查出水中的污染物超过2100种;由饮水而引起的疾病占人类疾病的80%;由水传播的40多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全世界每年有2500万儿童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生病至死,中国城镇居民生病和亚健康状况的60%与水污染有关系。
目前,在河南、安徽、四川、广东、黑龙江等地开始出现“癌症村”。此前,《人民日报》曾报道,在余干县新生乡柏叶房村,由于饮用水含汞量超标3倍以上,10多年来夺去45条生命,另有20多人因此痴呆变残,是全国有名的“癌症村”。
《民主与法制》之前也曾报道,四川简阳市简城镇民旺村因化工厂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生活废水排入沱江,导致水中亚硝氨的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排放的30倍,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现却变成每年平均有5人死于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体的疾病80%与水有关,喝优质饮用水有益健康长寿。由于全球性的水资源污染,饮用不洁净的水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