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海淀区水务局获悉,截至目前,海淀区已有53个项目通过雨水利用设计审查,包括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科技园区、医院、厂房等。其中,清河镇住宅二期B4区、温泉太舟坞定向安置房、畅茜园小区五期工程馥霞园东区等11个项目,均将铺设透水砖、建蓄水池。
据了解,海淀区2011年已下发《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进行雨水利用设计审查。同时规定国土分局、发展改革委在立项时需将雨水利用设计写入立项书,规划分局负责函告建设单位设计雨水利用方案,水务局对雨水利用方案进行具体审查并负责设施验收,住建委负责雨水利用方案实施阶段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通过雨水利用方案进行严格审核,我区新建项目雨水利用方案实施后的综合径流系数大幅下降,透水和其它技术实现雨水回补地下水和存蓄利用,区域内的排水压力明显缓解,节水和回补地下水效果显着。2012年“7.21”特大自然灾害过后,海淀区及时调整审核政策标准,对于新建项目要求更加严格,按照市规委要求增大了雨水蓄水池、透水面积的要求,留住雨水减少径流的效果更加明显。
近年来,海淀水务系统充分发挥海淀科研优势,与区内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业建立战略协作关系,推广雨洪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大对雨洪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雨洪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机关、学校、园区、市政道路为重点,每年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环保生态型的雨洪利用示范工程。在全市率先将新、改、扩建项目在立项和规划方案审批阶段进行雨水利用审查,此举成为海淀区雨水利用设施建设的强大推手,雨水利用工作从理念到实践均走在了全市的前列。通过加大水务工程的投资,河道治理、生态修复、雨水利用、再生水循环利用、供水排水管线改造等多个领域节水效果明显,海淀全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小区有了雨水收集系统,夏天就不容易产生内涝,收集的雨水还可以浇灌花草。”双紫园小区作为北京市的雨水利用示范小区,早在2000年就铺设了透水砖,只要有雨水降下,就会被透水砖及时“吸”入地下砂石层。社区居民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2012年夏天,北京经历了多场大暴雨,双紫园小区由于雨水下渗得快,路面上基本没有积水。除了透水砖,下凹式绿地对于收集雨水也有重要意义。下凹式绿地,须低于小区周边地面或道路,下凹深度一般在5到10厘米,当大雨来袭时,雨水会迅速在下凹处聚集,并渗透到地下。
通过这53个项目海淀区2013年将新建下凹绿地面积57万平方米,透水铺装38万平方米,雨水收集池2.4万立方米,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项目范围内三分之一的雨水将得到蓄积、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