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贵州省水利厅举行的“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宣传现场了解到,贵州水资源丰富,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贵州省水资源利用率低,面临“水多、水少、水浑、水脏”等四大问题的挑战。
据了解,贵州总体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79毫米,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每年5——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成以上。贵州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62亿立方米,年供水总量为98.8亿立方米,利用率仅为10%左右。
据省水利厅专家介绍,因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础薄弱,贵州省年人均工程供水量24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一些地方过度垦殖造成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我省仍面临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恶化,即水多、水少、水浑、水脏等四大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挑战。
为此,从2011年开始,《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全面实施,从2011年到2015年,我省将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382处,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2016到2020年,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139处,新增总库容10亿立方米,基本解决工程型缺水问题。
2013年底,贵州省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末,初步建立全省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和控制指标、实时监控、考核评估“三个体系”框架;到2020年末,基本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环境质量和重点地区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到2030年末,全面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