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每月发布的供水水质公报中,村级水厂是水质不合格的“重灾区”。日前,东莞市今年4月份城市供水水质公报出炉,共有14家村级水厂水质不达标,与3月份相比,4月不达标水厂数量猛增了10家。
去年整合关停7家水厂
今年4月,市水务局抽检了全市82家水厂的出厂水。抽检项目包括浑浊度、游离氯、色度、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高锰酸盐指数等9项常规指标。监测结果显示,有14家村级水厂出厂水水质不达标。超标项目主要为总大肠菌群、游离氯、二氧化氯、浑浊度、色度。目前,市水务局已按相关规定对出厂水水质不合格的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置。
在不达标水厂名单中,常平镇陈屋贝水厂和黄江镇大冚水厂已经连续两个月榜上有名。记者查阅最近一年来的水质公报发现,常平陈屋贝水厂不达标次数去年上榜至少9次,今年1-4月连续上榜4次,也就是说,陈屋贝水厂16个月内13次上“黑榜”。
市水务局称,去年已完成对7家不达标村级水厂的整合关停,今年会继续推进村级水厂的整合关停工作,纳入整合关停日程的也有几家,“目前正在做相关工作。”
资金短缺限制管网升级
为何一些村级水厂屡上“黑榜”却未关停呢?市水务局供水管理科负责人称,在村级水厂的水价往往每吨几毛钱,而镇街水司水价每吨大概在3元左右。村级水厂是不受价格监管的,利润空间比市级水厂要大,某些村委靠水厂一年有几十万元收入,村里能赚到钱就更不肯撤并。供水管理科多次找常平镇政府协商解决该水厂水质问题,但遭到一些村委成员、村民的抵触。
记者了解到,按照供水整体部署,陈屋贝水厂所在的常平镇已将整合收编村级水厂列入议事日程,仅整合补偿费一项,就大约需要3700万元。未来常平镇仅整合村级水厂就有1个多亿的资金缺口,而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也正是制约常平村级水厂进行设备和管网升级的瓶颈。
陈屋贝村委会负责人陈先生说,水质不达标可能出现在过滤设备和管网上,这个水厂成立于1997年,管网设备都是之前投入的,已经很久没更新了。更新管网或进行过滤设备升级,这笔费用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