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到引滦入津工程沿线和于桥水库地区调研。黄兴国强调,引滦入津工程是一项造福天津百姓的伟大民心工程。保护引滦水源,是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怀着对老区、库区、山区群众的深厚感情,加强引滦水源保护,加快调整种植结构,造福库区一方百姓,实现引滦水质明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黄兴国和副市长尹海林、王宏江,市政府秘书长孙文魁等先后察看了引滦入津明渠鲍丘河段和蓟县于桥水库六百户村河道、果河桥河道、白庄子湿地等,详细了解了引滦水源保护等情况。黄兴国还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蓟县和市水务局负责同志的情况汇报。
黄兴国指出,引滦入津工程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上游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全市人民的勤劳智慧。工程自1983年竣工以来,累计为天津供水225亿立方米,不仅结束了天津人民喝苦咸水的历史,也为天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是一项伟大的民心工程。于桥水库作为引滦入津的枢纽工程,是全市重要的水源地,是天津百姓的“大水缸”。饮水思源,必须为老区、库区、山区百姓着想,为全市饮水安全着想,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大水源保护力度,提高引滦水质,提升当地百姓生活水平。
黄兴国强调,要加快蓟县新城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库区搬迁,进一步改善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库区种植结构调整,建设一批文明生态村。积极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集中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提升文明生态村建设水平,实现道路硬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和村庄的绿化美化清洁。要支持畜禽养殖生态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发挥污水处理设施效益,实现“无污染、零排放”。要对重点保护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林草湿地工程,增强库水自净功能。要在封闭区域建立“以粮定补”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补偿政策,保障库区群众利益,为实施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黄兴国要求,全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快水源保护管理网络建设,及时掌握引滦水质变化动态,提高监测频率,增加监测项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把引滦水质保护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要完善与上游省市沟通联络机制,加强引滦沿线区域合作,对重点问题进行联防联控,让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