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合肥排水能力昨迎大考
合肥排水能力昨迎大考
发布日期:2013/7/8 11:54:28

○被大雨冲起的窨井盖

 

  面对今年首场大暴雨来袭,合肥排水系统是否扛得住?合肥市排管办表示,虽然水势凶猛,已逼近合肥城区现有排水能力标准,部分路段出现积水点,不过由于及时处理,交通出行影响不算大。


  积水点多出现在城北从昨日傍晚防洪办的信息反馈情况看,本轮大暴雨城区主次干道出现多处积水点:庐阳区界首路、铜陵路下穿合裕路、瑶海区白龙路下穿铁路、包河区淝河路、蜀山区肥西路与曹颖路交口、中菜市短时冒溢、新站区龙子湖路、西二环与北二环交口。


  “积水点此次更多出现在城北及周边地区,这和雨量更为集中有关。”市排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发现积水原因主要一是雨量太大,二是收水井口有树叶等垃圾堵塞,三是老管道口径较小。


  “城区目前的排水能力是不超过每小时30mm雨量,昨天一天大雨下不停,已经快接近这个标准,可以说这是今年首场考验到的大暴雨。”市排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还好通过及时处理,对主次干道的交通出行影响不大。


  遇到井盖“不在其位”别冒险昨天下午,在太湖路附近,记者见到几名排水办工作人员正在打开的窨井盖旁忙碌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雨水太大,一些杂物冲进下水道造成堵塞,导致排水不及时,不过经过疏通很快就能恢复。


  雨势过大造成城市部分路段出现积水,为保证城市排水畅通,打开井盖排水成为一种紧急应对。不过也有市民提出担心,将窨井盖打开排水可以理解,然而雨还会下,尤其夜晚没有警示标志的窨井盖是否会有危险?对此,市排管办工作人员回应,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管理部门打开的窨井盖周边都会有专人值守,不会对市民安全造成威胁。市民需要注意,有的井盖临时被雨水冲开,在还没来得及处理前,遇上有井盖“不在其位”的情况,不要盲目前行,最好是绕行。


  开车避开下穿和低洼路段随着昨天市气象台将暴雨预警信号由橙色提升为红色,市防指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Ⅳ级响应。市防洪办表示,预计5—7日降雨过程总量会达80~180毫米,局部超过250毫米。市防洪办已要求加强全市泵站实施24小时值班,做好随时开机排涝准备。


  “合肥的防汛排涝水平在国内是靠前的,而要提高一座城市的排水和防洪标准,需要各方长期的努力,希望市民能够理解。”有关人士介绍,下阶段合肥城区防汛重点是老旧小区、低洼路段、地下车库、下凹式立交(地下通道)。市防洪办提醒,市民在雨势较大时途经这些地方,需要格外留意人身安全,必要时提前绕行,车主可打开双闪,减速慢行,尽量绕开市区畅通一环、二环路段的下穿桥和易积水地段。


  路面水位高并非都会成积水点昨日暴雨下,不少市民感受是身边积水地段比较多,而合肥排管办梳理出来的主次干道积水点只有8个,这是怎么回事?


  “市民眼中的积水和城市排水所说的积水点不完全一样。”合肥市排管办工作人员解释,遇到大暴雨,一些低洼区域在短时间内出现路面水位高是正常现象,并非都会形成积水点。合肥地下排水管网标准在全国是领先的,不过毕竟收水口和管道容量有限,雨太大排水就形成滞留,排空需要时间,只要管道畅通就能在标准设计时间内将水排完。


  只有当雨停了或者小了,超过规定时间,路面雨水仍然没有排完,才成为积水点。这时,往往一检查会发现收水口、管道被堵塞的情况比较多见,就需要进行疏通处理。因此,排管办通过本报也提醒市民不要将塑料袋、工地建筑残渣等乱扔至路面。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今年截至4月11日 各类工程累计向永定河
山东省加快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
上海市崇明区这处“城市海绵”初现雏形
从科技赋能到多元共治:上海应急局局长详解
河南: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举措 筑牢城市
湖北水利:以系统治理绘就“千湖之省”幸福
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范围比例达42.4
北海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推进黑臭水体治
广元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收获多
韧性城市:从“城市看海”到“智慧抗灾”的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3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4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7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8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