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治理最显着的结果就是消除了河臭。”昨日上午,“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美丽春城 幸福昆明”专场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就滇池流域治理取得的成效做了高度概述。
发布会上,昆明市长李文荣向中央驻滇、省市媒体通报了昆明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滇池流域治理综合防治工作、水资源保护以及森林城市建设等五个方面的情况及进展。
在答记者问环节, 昆明市长李文荣,副市长王道兴、李喜和何波分别也就各自分管的工作答问。在记者提出的6个问题中,滇池治理问题的回答时间用了21分钟,市民较关注的市长微博则用了17分 钟来回答。
滇池流域治理: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昨日的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茜主持。昆明市长李文荣首先介绍了昆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滇池流域治理的进展是昆明重点通报的内容。
李文荣表示,昆明市治理滇池流域采取的是“铁腕治污、综合治理”,推进治滇“六大工程”建设,实施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即“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建设”三大任务,2011年-2012年完成投资137亿元。
据介绍,目前环湖截污干渠(管)已闭合贯通,配套的10座污水处理厂试运行,主城及环湖截污系统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81万吨。完成流域557个村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及收集管网系统建设。实施湖滨“四退三还”,退塘退田4.5万亩,退房144.3万平方米,退人2.4万人,建成生态湿地5.4万亩。网格化管理36条主要出(入)湖河道及84条支流沟渠,15条入湖河道水质达标。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将于今年9月底通水运行。
李文荣表示,滇池流域治理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国家考核组认为,滇池主要污染指标逐年削减,湖体、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质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流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滇池已经从污染治理湖泊向生态恢复湖泊转变。不久前省里公布了2012年度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考核结果,滇池治理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其他成果:荣获多个国家级“绿色”称号
除了滇池治理,昆明的城市绿化也有喜人成绩。据介绍,昆明的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和44%,森林覆盖率达47 %,林木绿化率55%,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有效保护,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此外,昆明创建成为了“国家节水型城市”,还是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据李文荣介绍,昆明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2013年实施环境空气新标准,截至7月14日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
总体目标:让昆明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在答记者问环节,李文荣表示,昆明多年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是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他介绍了昆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并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昆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他表示,希望能把昆明建设得更加美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要“让居住在昆明的人好在、好吃、好玩,感到幸福,让昆明以外的人想来昆明、向往昆明。”
焦点问答
问:昆明在生态方面还面临什么困难和问题?十一五至十二五在生态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情况?
答:人口资源总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矛盾突出
据昆明市长李文荣介绍,昆明多年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是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特别是人口资源的总量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生态非常脆弱。滇池流域只有2920平方公里,309平方公里的滇池,还有大山,这样的环境里却居住了大量的人口。
其次,滇池治理的任务还非常重。此外,昆明的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也给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而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包括资源有偿补偿、排污交易等一系列制度都还需要建立和完善。
谈到资金投入,李文荣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口径来统计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
问:昆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有何具体措施?
答:充分发挥优势,可建成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李文荣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昆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他表示,如果充分发挥昆明拥有的优势,一定会把昆明建成世界知名的“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高原湖滨生态城市、西南开放城市”,最终实现建成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具体措施主要有滇池治理、低碳昆明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屏障、饮水安全保障、大气污染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化培育等十个方面,希望能够把昆明建设得更加美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更适宜人居住,让居住在昆明的人好在、好吃、好玩,感到幸福,让昆明以外的人想来昆明、向往昆明。”
问:十一五以来滇池治理进展如何?正在实施的滇池治理三年计划的目标和举措有哪些?
答:到2015年力争达到轻度富营养化水平
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回答这个问题时说,因为滇池的特殊性,滇池被确定为治理难度最大的湖泊之一。
王道兴指出,经过“九五”和“十五”两个五年规划,滇池治理取得的成效并不显着。在认真总结多年来滇池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十一五”提出了“环湖截污及交通、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入湖河道整治、生态清淤、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六大工程。
经过十一五的治理,滇池流域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消除河臭,这是得到大家认可的一个成效。”王道兴说。
在肯定十一五取得的成效的同时,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治理工程只能加快,不能放慢。据介绍,国家批复的滇池十二五规划项目是101个,昆明市组织实施100个,总投资为420个亿。
“‘十二五’后三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攻坚三年、关键三年。”王道兴指出,为此在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成立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组长和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彻底截污、水体置换和生态建设三大任务指挥组。
“到十二五末,滇池治理要实现三个基本。”王道兴介绍,到2015年,滇池湖体水生态系统明显改善,滇池重度富营养化水平改善到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力争达到轻度富营养化水平;滇池草海湖体水质明显改善,基本达到类,外海湖体水质基本达到类,湖体消除由大规模水华爆发引起的水体黑臭现象;主要河流水质基本消除劣类。
问:在如此庞杂的城市生态建设工程中,如何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答:实行“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终身制”
据李文荣表示,围绕水环境保护等工作,昆明市出台了163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严格考核评价,将生态环境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终身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
题外话
李文荣:市长微博我负全责
市长微博开通近两个月,李文荣“很欣慰”,视其为了解民意、监督政府的渠道
“我仍处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昆明的市长微博“@昆明市长”已成为网友了解社情民意的好平台,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微博的运行情况,李文荣详细作答。
关于作者
部分“围脖”市长亲自“织”
李文荣透露,自从5月17日开通微博以来,粉丝已达到15万,截至昨日已发了67条微博,每天发的微博都在一条以上。
“微博的阅读量非常可喜,让我很欣慰,也让我更加重视这个事情。”李文荣指出,微博的阅读量已经达到4400多万,评论9万多条。转发量也非常大,最多的一天甚至达到了5万多条,最少的也有400多条。
通过开通微博,李文荣也学会不少网络用语。“开始的时候拍砖的多,现在支持、肯定、鼓励的占大多数。”他一再强调,“我感谢所有参与我微博的网民,包括支持、鼓励的,给我提出意见、建议的,也感谢拍砖的,拍砖实际上也是一种态度。”
“请记者朋友们转告大家,开始评论很多,有四五千条评论的时候我确实看不过来。我可以负责地跟大家说,我每天都在用我的零碎时间阅读(微博)。”李文荣说,微博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分是团队写的,“但是最后都要经我审定修改,我负全部责任。”
关于效果:
网友反映的问题会限时办结
不少网友还十分关心自己在微博上反映的问题政府是否会认真对待,李文荣对此表示:“我要求我的团队把微博上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全部梳理、分拣,要求限时办结,并且要复查。”他表示所有反映的问题,能够操作解决的都由各部门解决,之后通过私信进行回复。
开通微博近两个月,李文荣感受颇多。他认为开通微博之后,可以同其他渠道一起更多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也是一个群众了解政府、监督政府的好平台。
关于未来:县区主要领导开微博?再想想
下一步怎么做?李文荣表示现在还在探索,首先将通过整合微博、12345市长热线、市政办公厅相关负责这一块的工作和信访办的团队,搭建一个更好的沟通交流的平台。
另外,他表示要将通过微博听取到的民意、意见落到实处,他会把微博坚持开下去。
关于网友们提出的市政部门和县区的政府主要领导人都开通微博的建议,李文荣表示仍在考虑。
数字说话
国家批复的滇池十二五规划项目是101个,昆明市组织实施100个,总投资为420个亿。
昆明实施湖滨“四退三还”,已退塘退田4.5万亩,退房144.3万平方米,退人2.4万人,建成生态湿地5.4万亩。网格化管理36条主要出(入)湖河道及84条支流沟渠,15条入湖河道水质达标。
昆明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2013年实施环境空气新标准,截至7月14日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