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7·21”的临近,京城的每一场大雨都会让人有一丝格外的紧张。从前晚到昨天的这场雨“淅淅沥沥”地下了27个小时,气象部门和防汛部门定出的级别是“暴雨”,但由于雨势相对比较平缓,似乎和印象中的暴雨有一些差距。不过7月15日的雨量也着实不小,甚至部分地区达到了特大暴雨的级别,北京市的排水系统在主汛期即将到来之前经受住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
最近,北京似乎进入了多雨模式,雨水隔三差五就来光顾,让这里沾染了梅雨时节的气息。最新的这轮降水从14日晚8时开始,雨势时急时缓,但始终连绵不断,直到昨晚11时之后才渐渐收尾。据气象部门统计,截止到昨晚8时,全市累计平均降水量为57.8毫米,达到暴雨级别。
受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暖湿气流和南下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北京从14日晚8时开始出现明显降雨,雨水缠缠绵绵,一直持续了27个小时。14日晚10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5日零时40分暴雨预警升级为黄色,这是今年入汛以来首次发布暴雨黄色预警。昨天早晨7时50分,市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缠绵的降雨在昨晚11时之后渐渐停止,是今年入汛以来降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截止到昨天晚8时,全市累计平均降水量为57.8毫米,已经达到暴雨量级,局部地区雨量已突破100毫米,达大暴雨级别。其中,西北地区平均降水83.6毫米,东北地区平均76.4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怀柔雁栖湖,达到208.3毫米,接近特大暴雨级别。
一般而言,北京的主汛期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是北京强降雨最集中的时段。但今年的情况明显不同,目前虽然还没到主汛期(7月20日),但降水已超过常年。据北京市气象台统计,进入6月份以后,北京的降水要比常年多得多。截止到本月14日,北京平均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61%,比近十年偏多79%。
气象专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雨带提早北抬所致。据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介绍,常年来看,雨带一般是在7月中旬左右从江南江淮一带移到华北一带,今年却提早到了7月1日左右,提前了10多天,所以北京今年7月上旬的降雨量较常年明显偏多。
今天本市天气晴间多云,预计周四和双休日期间仍有降雨。
专家解读
京城仍处在多雨时段
针对近期本市降雨情况,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表示,本次降水过程平缓,不易出现大面积城区道路积水。
记者:这次降雨呈现哪些特点?
孙继松:此次降雨总体比较平缓,降水时间比较长,北部地区包括延庆、昌平、怀柔、密云的降水量都比较大,最大降雨出现在怀柔雁栖湖,超过了200毫米,接近特大暴雨的程度。这次降雨,雨势比较平缓,不太容易造成城区道路的积水。
记者:这次降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是否与台风“苏力”有关?
孙继松:应该说台风有贡献,但它不是主要的因素。台风会造成副高的变化,进而造成水汽输送通道的变化,在台风减弱后,还会产生低压环流,进而造成水汽输送,所以台风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剧降水的强度。但其影响大多是间接影响,贡献并不大。
记者:近期北京的降水走势是怎样的?
孙继松:目前大的环境形势依然没有发生转折,整个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在内依然处在多雨的时段,预计近一段时间里,每隔三天左右就会出现一场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