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伤:地下管道老化 地上河道变窄
昨日,昆明火车北站隧道完全在土红色的水流中“消失”了。而南边草海隧道没有出现淹积水现象,据说是因为该隧道内设计了比较先进的排水系统。盘龙江边的陈家营被淹成“重灾区”,而仅一江之隔的水岸艺城、时代风华二期小区里,人工池塘里只蓄了两成水。昆明城的排水、蓄水系统的协调、分配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关上街道办事处主任罗春元表示,关上片区的淹积水出现在国贸中心周边。而这个片区才经过南博会的整治,路面以下的排水管网都是重新铺设的,没有问题,关键是周边的排洪河道已无容纳能力,河水通过管网倒灌回路面。
不管是管道还是河道,昆明的排水系统的确出现了病症。其“硬伤”显而易见:排水管网老化、淤积阻塞严重,排水不畅、片区排水管网不配套,管网清淤不到位。到目前为止,昆明主城的排水管网共有3000多公里,昆明排水设施公司只分管其中600多公里,主要都在二环之内,其他管网则分属各县区管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此外,主城有22条大小河流,但除盘龙江外,其他河流的防洪能力都偏低,使得昆明的排水通道先天不足。“盘龙江、金汁河等是我们主要的行洪系统,一旦盘龙江也无法吞咽积水的时候,昆明的积水就无处可排了。昆明整个行洪系统就都出了问题。”昆明市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思东说,“在城镇化过程中,对排水系统的衔接还不完善”。他说,目前以同样断面或者越来越小断面的河道,承担着越来越重的排洪任务,如今城市快速发展,如果排水系统没有一个大的提升,淹水的频率自然而然就会增加。而排水设施建设的速度与城市道路建设、城市发展不同步。赵思东说,长远来看,要解决昆明城市淹积水问题,需要点面结合,综合治理。
尴尬:排水系统“亚健康” 靠抢险解水患
尴尬的是,对于昆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排水系统来说,目前最佳排除水患的方式,反而是“快速抢险”。
去年,昆明公布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高新区、经开区及度假区范围最容易出现的32个淹水点,以及责任人电话。根据《防汛排涝应急抢险预案》,进入雨季,防汛人员就将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当昆明出现较大降雨时,120名防汛队员第一时间上路排险是抵御水患的最佳方案。
30毫米,这个降雨量是昆明的排水系统的最大承受量,超过了这个数字,一些路段就会出现路面积水了。赵思东说,这与昆明本地的排水系统历史原因有关,当昆明连续小雨天气的时候,排水系统不会有问题,而一旦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或者降雨集中在某地,就比较容易出现路面积水。
诊断
管道
昆明地下管网 “一个字,乱”
“脆弱蜘蛛网” 难抵强降雨
据记者统计,从2008年开始,昆明市先后14次针对淹水问题,对市区管道进行过改造。媒体曾报道,截至今年3月份,昆明主城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设工程(续建)已累计完成220公里。
目前昆明市主城区排水主要依托22条入滇河道和约3200公里的排水管网,而所谓的排水管网还包括了污水管、合流管、雨水管。
“一个字,乱,下面就像一张脆弱的蜘蛛网一样,有时我们也分不清哪根是什么管道,分不清哪根已经年久失修。”一名水利人员坦言,“这样的情况是没有办法抵御大雨的,更别说这种单点大暴雨。”
调蓄池尚在建 作用很有限
为有效收集主城污水,减少雨季溢流量,昆明从2012年开始在二环内建设小路沟、昆一中、圆通沟、学府路、教场北沟等16座调蓄池,项目总投资18.74亿元,总容积20.44万方,设计蓄水总规模目前为全国最大。赵思东曾介绍,这16座调蓄池一旦雨季来临便有用武之地,能有效减少溢流频率及很大程度上缓解部分区域淹积水的功效。
7月初,和第十污水处理厂同步投入使用的海明河调蓄池,在昨日凌晨已经蓄满了水。昆明市政雨污分流指挥部工程处工程师陆宏称, “18日因为海明河调蓄池进行设备调试,下午5点多钟调蓄池的闸门就已经打开,到了夜里蓄水池已经蓄满了水。”陆宏说,虽然海明河能够蓄起2.8万方的水,但是因为现在海明河上游金色大道、麻线坡等几个调蓄池仅完成了土建部分,正在进行调试,还未投入使用,对这一次的降雨起到的调蓄作用有限。就在海明河调蓄池附近的菊华立交,昨天桥下仍然积水,水深达2米。
昆明市政雨污分流指挥部副指挥长马跃基介绍,昆明市已经建成的10个调蓄池,目前已经有5个投入使用,但是因为昨天的降雨量较大,虽然调蓄池都已经蓄满了水,但是起到的调蓄作用有限。
河道
至少十条河道被人为挤窄、填埋、覆盖
河流众多难泄洪 规划施工有问题
前日,市滇管局河道办负责人表示,盘龙江漫堤现象并不是第一次,2008年曾经出现过一次河水水位上涨,但是漫堤现象没这么严重。当时除了单点暴雨量大以外,盘龙江、大观河、金汁河、大清河、宝象河等多条河流都有河水暴涨现象,这对入湖河道的防洪泄洪能力是个严峻考验。
水文工程师吕苹、孟令武认为,昆明主城区南面,有多条大小不等的河流。众多的新、老河流竟不能输导主城区200多平方千米面积上的常见洪水,这里既有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也有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
河道遭覆盖“瘦身” 每年雨季都淹水
云南地方志学者何兴庚称,昆明主城区大约70%以上的河道都属于盘龙江支系。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昆明城区玉带河、永昌河、西坝河、篆塘河、明通河、金汁河、运粮河等至少10条河道全部或大部分要么河道被人为挤窄,要么被填埋、被占据、被覆盖。
云南省公路局一名何姓工程师说,因为城市建设,许多河流被迫“瘦身”,或是被覆盖,因而在这场暴雨中未能起到应有的防洪作用。
金汁河曾是仅次于盘龙江的昆明城第二大河,主要功能为灌溉和防洪。这次暴雨,流经北市区的金汁河没有发挥应有的防洪作用,北市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内涝。何兴庚也表示,西坝新村和工人新村片区内涝,与该片区北面的西坝河被覆盖建成西坝路,以及玉带河河道变狭窄,有直接关系。
“过去,滇池-大观河-篆塘-篆塘河-西坝河-船房河-滇池,是一个大致长方形的天然水循环体系。现在,篆塘河、西坝河都被街道覆盖。”何兴庚指出,“昆明城几乎每年雨季都会被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诸如此类的天然水循环体系已经被人为阻断,而昆明城地下排水设施网络分布混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昆明防洪标准偏小
记者了解到,昆明防洪标准使用的是《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排泄雨洪建筑物的设计标准为1年两遇到5年一遇。该标准远远低于《防洪标准》所规定的:城镇防洪标准不得低于20年一遇洪水,高的可大于200年一遇洪水。不少水文工程师认为,过去在设计昆明城市排水建筑物时,使用的暴雨公式偏小。
排洪渠道水力计算不合理
吕苹工程师认为,昆明排洪渠道水力计算不尽合理。她发文称,20世纪设计的昆明城市排水渠道,底坡变化较大,宽窄不一,弯拐多。以老运粮河1号桥处为例,2002年6月发生洪水时,实测过水能力仅为设计值的一半。

盘龙江主城区段行洪能力堪忧
吕苹表示,“老城区上游新增北市区后,会增加不少不透水面积,加大洪峰流量。”她说,从油管桥到南窑段的盘龙江,经过整治被认为可以通过200年一遇洪水。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区域不透水面积增加,降水产流量增大,汇流速度加快;废弃物增多,水流雍堵不畅,都将致使排水管网过水能力锐减。如果遇到1957年那样的城区面平均降水150毫米的大暴雨,主城区的防洪问题将更为严峻。
城建
城市越变越大 有“小雨大灾”趋势
许多市民或许对2008年7月2日的那场暴雨还记忆犹新,当年那场暴雨也主要集中在北市区。但是,昨天昆明的淹水情况却远远胜过那一年。
水文工程师吕苹、孟令武认为,昆明城区的洪水基本都是由暴雨形成,从1945到2008年,昆明共遭受7次全城性的大洪水。其中,1957、1986、1997、2002、2008年等5次大洪水(暴雨中心在城西或城中),盘龙江上游来水很小,全是昆明城区暴雨所致,属城区地面径流所形成的内涝式洪灾,其特点是雨强大,历时短,总雨量不大,洪水位上升快,受灾时间短,影响很大。
由于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财富集中等原因,2008年那场中等暴雨造成的洪灾损失已大大超过前6次,大有小雨大灾之虞。
道路改造高过民居 导致民居淹水
前日的暴雨中,北市区成为重灾区,与部分道路反复施工和地铁施工有关系。一名城市建筑工程师说,在城市里施工,一般会动到城市地下管网,雨季来临时,如果这部分管网来不及修复,排水就得不到保障。“昆明作为排水管网相对老化的城市,施工时更应该多注意维护城市排水系统,不能为了施工影响城市排水。
事实上,城市的跃进式扩张、改造,一定程度上为昆明水患埋下伏笔。省公路局一名何姓工程师称,近10年昆明的道路改造,多在原有路基上继续加高,导致道路标高比民居标高更高。“一旦发生暴雨,雨水会从道路流入民居。以北京路为例,道路就比临街商铺的标高要高。”
盘龙江水稍退 水患隐忧浮现
7月19日,记者自日新东路沿着盘龙江一路步行至北二环,查看汛情。昨日,记者将这条路再走了一次。
一夜之后,汹涌的盘龙江平静下来。大部分区域水面已经回落至距江岸1米位置。江边小路上,涨水时带来的淤泥,也渐渐被清扫干净。位于下游的锦苑花园小区旁的盘龙江,江水虽然还覆盖桥洞,但已不再溢出。
盘龙江漫堤带来的损失令人咋舌,林海3A数码城内,有人损失近200万茶叶,有人被泡坏了近30万物料;锦苑花园小区5个地下车库超过500个车位被淹,有的住户停在车库的4辆豪车无一幸免。
也许盘龙江沿岸在几天之后就会尽复旧观,但值得深思的是:这座城市薄弱的排水系统、防汛系统,是否还经得起又一场大雨?
林海3A数码城
茶叶仓库遭水淹 损失近200万元
19日,位于小菜园146号的林海3A数码城,院内水曾一度淹到成人胸口位置。昨日水被排干。
院子里,一家饮品店的工作人员从仓库一箱一箱抬出泡过水的杯子。尽管都套上了塑料包装袋,但在19日的淹水中,这些杯子都没能幸免。店主说,奶精、杯子等物料浸水,5台电脑全部报废,损失在30万左右。他说:“搬来这里快3年了,以前下雨从来没有淹水过。这次估计是盘龙江倒灌。”
他们附近,是一家茶叶商的仓库。还没走到仓库门口,就闻见空气里茶叶泡水的味道。仓库左侧,被水泡烂的货箱垒起有一人高。房里地面上,被泡坏的茶叶遍地都是。店老板朱先生说,他们在院子里租下近200平方米的仓库,囤有大益、滇红等品牌茶叶,总价值约300万元。19日淹水,他们2辆货车进水,价值近200万的茶叶被泡坏。
朱先生认为,虽然昨日院子淹水与盘龙江水倒灌有关,“但市政排水系统肯定有问题”。
盘江东路
雨后天晴 老人出来遛公园
盘江东路上,江水退去,路面大多变得干燥。江边依然有许多地方被拉起红色绳子隔离,但老爷爷老奶奶们都出来遛公园了。
14时24分,龟龙湖公园旁的江边,七八个鸟笼挂在树上,传来一阵悦耳的鸟鸣。市民刘大爷说:“看着天晴了,就出来了,会会鸟友。” 沿江路上,不少老爷爷老奶奶坐在树荫下,闲聊、打牌。一位老奶奶戴着老花眼镜,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喃喃地说:“还是天晴好,出来透透气。”
桃源街
清洁工4点开始清扫淤泥
人民东路与桃源街交叉口处,一名年迈的清洁工坐在路沿吸烟。沿江小路上,淤泥大多没有清理。他说,自己早上4点半就起来工作了:“扫了一下,淤泥太难扫了,我年纪大,根本扫不动。希望你们呼吁一下,有关部门派工具车来,用水冲洗比较方便。”
日新路
河里捞起20吨杂物
盘龙江与日新路交会处的桥头,滇管局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昨日被洪水裹带而来的杂物。岸边堆满了木头、水草和生活垃圾。工作人员张从方说,这里昨天打捞起近20吨杂物,“运走二三十车”。他说:“盘龙江在市区26.5公里的河道,我们有大约16个组在工作。昨天天一亮到就到岗了,现在都没有休息。只要洪水不停,上游就不断有垃圾被冲下来,我们就要不断打捞。”
沿街商铺受损严重
小区沿日新路一侧的商铺大多受损严重。一家服装店的店主说,19日16时左右,洪水稍退,她才能打开店门:“店里木地板全被泡得凸起来了,地面是十几厘米的淤泥,货物被水泡了,损失一两万。加上重新装修的费用,一场雨让我损失了七八万。”
沿街商铺,有的在清洗被水浸泡后的椅子,有的用撮箕扫把将店内淤泥向外推。日新路与官南大道交叉口处的农业银行没有营业,店员告诉来客:“机器全被水泡坏了,估计要一两天才能恢复营业。”
拓东路
江水已退至岸下1米
日新东路与盘龙江交会处,江水已经落下,但依然未露出桥洞。
南坝路、巡津街一带,江水已经退下,距江岸1米左右。自南向北,永平桥、永安桥和巡津桥,大桥桥洞均已露出水面,只是依然有不少水草挂在桥身。
锦苑花园小区
40台水泵连夜排水 5个车库依然淹水
昨日锦苑花园小区内,洪水已经退去。小区物管李经理说,19日已将300多名清洁工全部召回工作,到昨日中午一直没有休息。
小区共有5个车库,超过500个车位。因为淹水时间是早上6时左右,大多户主来不及将车开出。40余台水泵从19日中午开始一直工作到昨日。小区A车库旁一位户主说,小区大约有1000辆车,“有人一家就有四台豪车,全停在地下车库被淹了”。记者采访时,A车库的水位刚下降至距车库顶1米位置。小区另一侧的E车库,水退到车轮位置。水泵轰鸣声中,十几条水带不断向着窨井中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