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遭遇去年7.21特大暴雨之后,在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在实施城市雨水利用工作。今年3月下旬,包括清河营郊野公园在内的朝阳区四大公园雨洪利用工程开工,该工程通过新建清水调节池、下凹绿地、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雨水沉淀池等方式,增加雨洪蓄滞能力50万立方米,缓解崔各庄、东坝、平房、王四营等地区的积水问题。
北京721特大暴雨夜,一些立交桥下和低洼路段严重积水,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些积水来自上空的短时强降雨。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路面硬化,楼宇建设,让可以吸附雨水的土地减少,周边的雨水也流到了这里。王四营桥位于京沈高速,由于地势较低,桥下很容易形成积水。
在一个城市建成以后,大规模地改造地下管网需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非常大,而从源头把雨水收集储存、则是缓解城市内涝的方法之一。
工作人员介绍说,像这样的储水池,能够收集雨水2000立方米。收集储存起来的雨水,通过泵站,一部分最终排到城市管网里面,这样大部分的积水已经处理掉了,剩下的水量对立交桥的影响就很小了。
公园原有水系和新建湿地之间水循环管线的增设,既可以实现汛期洪水的分流,也有利于人工湖和湿地水资源的日常循环供给。不仅如此,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园里的人行步道全部铺上了渗水砖,让雨水不会白白地流掉。
像“古塔郊野公园”这样的雨洪利用工程在朝阳区一共有四个,涉及农村地区8个乡。 四大工程建成后,可形成雨洪蓄滞湿地18.85万平方米,增加雨洪蓄滞能力50万立方米,目前,这些工程的主体施工均已接近尾声。涵养地下水源,大幅提升郊野公园生态品质和周边居民居住环境,对我区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