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最多10年,俄罗斯就可以向周围国家出口水资源了。”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11月24日在一个名为“干净的水”的国际论坛上说,“水资源的不断恶化,使它已经可以与其他重要资源相提并论了,比如石油、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以及天然气。”
俄罗斯境内有300余万条大小河流,湖泊约280余万个,仅贝加尔湖就占世界淡水总量的1/5,其水资源拥有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不过相对于其拥有的巨大水资源量,俄罗斯国内的消耗仅占约2%。格雷兹洛夫指出,俄罗斯在水资源出口方面有足够的能力,而很多邻国都存在对水资源的需求,蒙古、中国以及中亚诸国是最需要水资源进口的,而在俄罗斯国内水资源的分布中,西伯利亚是重要的水资源地之一。
不过格雷兹洛夫表示,俄罗斯在未来水资源的出口中,并不应仅仅充当单纯资源供应者的角色。“帮助饥饿的人最佳办法是不仅仅给他一条鱼,而是给他鱼竿。对很多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这个‘鱼竿’可能是与净化水有关的技术。”格雷兹洛夫认为,俄罗斯在准备出口水资源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在净水技术上的成就。在今年2月举行的水资源国际会议上,格雷兹洛夫就曾特别强调了水资源的战略意义。他说,作为水资源大国,水处理技术今后将成为俄罗斯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由于中国国内特别是北部地区严重缺水,很多学者都曾研究过从北方邻国获取水资源的可能性。2005年,中国国内曾有报道说,在引进贝加尔湖淡水资源问题上取得进展,但随后该消息被证明为假新闻。多年以来,中俄之间有关水的合作,仅限于“跨界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俄方更提出过,双边水合作要先谈保护,在保护取得成效的基础之上再谈合作,使中俄在水资源问题上,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接触。俄罗斯5至10年后的水资源出口能否帮助中国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尚不得而知。
尽管格雷兹洛夫透露俄未来可能向邻国出口水资源,但究竟以何种方式进行,他没有说明。从一般意义上说,通过漫长的管道输送水源,需要相当长的论证以及建设时间。对此,俄罗斯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丹尼罗夫所长曾指出,俄罗斯向中国供水是一个经济问题,应该由经济部门研究,但这样的经济问题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环保问题将被俄放在首要位置。即便是俄罗斯确定向中国供应水资源,价格问题仍可能成为双方纠结的关键。这从俄罗斯一直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开展与别国能源合作的态度上,就能窥测一二。所以对于中国这样的严重缺水国家,加强国民节水意识,仍是应对水资源紧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