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零时,分别位于城东部和西北部的两座水厂——孙河水厂和309水厂正式竣工通水。水厂出水口,甘洌的清泉奔腾着涌出,通过泵站流入市政供水管网。从这一刻起,本市将再增18万立方米的日供水能力,为暑热中的北京“解渴”。
“袖珍”水厂9个月建成
还没走进309水厂制水车间,水泵电机的轰鸣声早已入耳。从外观看,这座水厂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09水厂占地只有1.2万平方米,仅为常规水厂的四分之一。而其投资额也只有同等规模和工艺水厂的三分之一。”
据介绍,309水厂利用了第三水厂一座水源井的原有用地,新建了超滤膜处理车间、清水池、配水泵房及188米供水管线,并对原有取水泵房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后的309水厂将以南水北调进水段干渠的地表水为水源,具备处理复杂水质原水的能力。
新建309水厂总投资1亿余元,建设时间仅用了9个月,而孙河水厂总投资仅8000余万元,但两个水厂的新增供水量却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厂。新建一座同等能力的水厂,所需投资大约要在此基础上翻几番,不仅选址难,建设周期也要更长,不可能这么及时地为北京“解渴”。
首用专利工艺制水3
09水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厂区“袖珍”,但厂内工艺却是国际国内首创的。在水厂制水车间,首次将传统的澄清技术与超滤膜净水技术进行集成。12个滤膜池集中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和膜过滤三代水处理技术。这项专利水处理工艺大大提高了水处理效率,确保了水质安全。
“除了常规的制水工艺,我们还增加了膜过滤工艺。”水厂技术负责人何华说,膜过滤就是把水分子“挤”过细如发丝的超滤膜丝,而水中的杂质则由于体积相对较大,会被“卡”在膜丝缝隙中,而更清亮的水则透过膜丝流入下一道工序。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超滤膜制水工艺专门应对长距离输送原水,水质复杂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今后接收南水北调中线来水的郭公庄水厂也将大规模应用超滤膜制水工艺,确保本市自来水安全。超滤膜制水中产生的废水将通过专用管线输往第三水厂重新利用,提高原水利用率。
新增供水可供180万人饮用
据介绍,309水厂和孙河水厂分别为本市城区两大主力水厂——第三水厂和第八水厂的应急改扩建工程,这两座水厂的日供水能力约占城区总供水能力的30%。
北京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说,第三水厂是北京唯一一座同时具备地下水和地表水处理功能的现代化大型水厂,309水厂建成后,第三水厂日供水能力由40万立方米增加到48万立方米。第八水厂是北京最大的地下水厂,孙河水厂建成后,第八水厂日供水能力由48万立方米增加到58万立方米。据测算,两座水厂每天新增的18万立方米供水量,相当于180万人1天的用水量。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用水需求不断提高。今年7月,市区供水量三次突破京城百年供水史的新高,最高日供水量已达到294.1万立方米,超过270万立方米高位运行的天数达到18天。两座水厂改扩建工程完工后,本市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318万立方米,供水安全保障度进一步提升。由于两座新水厂分别位于城区的东部和西部,城区水厂布局进一步优化,对缓解今明两年城区高峰供水需求压力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