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垫江县城中穿城而过的迎春河的上游,是垫江县工业园区。日前,县政府多方筹集了1000万元资金,启动了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
垫江是农业大县,也是粮仓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的面源污染不仅影响到县内几条河流、直至三峡水库的水质,也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因而,在田园行动中,垫江县从治理规模养殖污染、改变农业生产施肥习惯和方式入手,治理面源污染。
“在‘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中,我们转变思维,从源头治理抓起。”垫江县县长梅时雨说,抓环保就得抓源头。
垫江是如何转变思维,从源头抓起的?
新思维创造环保工作新方式—— 寻找环保五大行动的载体,找准污染环境的源头,治理面源污染,涵养好生态,为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环保五大行动找准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但要做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环保工作,也要改变思维,转变工作方式。”垫江县县长梅时雨说,这也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
如何转变?
首先要找到好的载体。垫江县环保五大行动的重点之一在县城,因而要从县城入手,找到做好环保工作的载体。
据悉,垫江县以“四城同创”为载体,把五大行动有机地植入,把各方面的力量、资金等资源要素都集中到这个载体上,在做好“四城同创”的同时,有效地推动环保五大行动。
目前,垫江县正在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重庆市文明县城、重庆市环境保护模范县。在这“四城同创”中,都与环保五大行动有关。因此,垫江县把五大行动与“四城同创”有机地融合起来,找到了载体。
以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为例。垫江县把其25个大类、76个小项的创建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让部门和广大群众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等中,自觉地实施五大行动。
在这样的新思维下,垫江县把五大行动的重点放在治理好污染源头上,并重点治理污染河流、空气等污染源。通过转变思维,以推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来减少面源污染源,以循环农业来治理面源污染源。
“找到载体,抓住源头,治理面源,最终的效果是涵养出好的生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好的发展环境。”梅时雨说。
抓源头从根本上治污染—— 在五大行动中,垫江从治理河流、饮用水源、改变市民生活习惯等中,从源头上逐步消除污染,从根本上治理保护好环境。
在垫江县城,有桂溪河、迎春河两条河流穿城而过;在县域内,有龙溪河横贯县境。
“这3条河如果污染问题不解决好,将会严重破坏生态,影响县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垫江县委常委、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杨刚说,因此,从源头上治理这3条河的污染,是根本的行动措施。
垫江县工业园区在穿城而过的桂溪河、迎春河的上游。堵住园区水污染这一源头,对这两条河水质的保护至关重要。因此,县里不等不靠,自筹资金,启动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把园区的工业废水污染处理在园区内。
在龙溪河的保护和治理上,垫江县采用了在沿线场镇建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的方法进行保护。目前,除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外,澄溪、高安、周嘉等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完工,太平等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年底还将开工建设3个。“‘十二五’期间,全县将在所有的乡镇、居民聚居点、农民新村等建45座污水处理厂(站)。全部建成后,全县的污水处理率将达80%以上,保证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垫江县环保局负责人说。
在从源头上治理中,垫江县还由政府投入资金,采取有效措施,对全县29座中小型水库的承包养鱼合同中止执行,禁止了肥水养鱼,保证了水库不受污染。
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保护极为重要。因此,垫江县对双河水库、红旗水库等2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了全面的水质达标保护。
河流两边规模养殖场的粪水是河流污染的一大污染源。在治理中,县里采取了有效措施,对河流沿岸禁养区范围内的规模养殖场进行了取缔和搬迁。
工业污染是对大气、水质甚至土壤的污染源。在治理工业污染中,县里对县工业园及3个组团除集中建污水处理设施外,还对一批有工业水污染的企业进行污水深度治理,并对园区内的所有企业全面进行污染源的治理。
在治理工业园区污染源头中,垫江县还对园区内60余家重点工业企业实施环保标准化达标,对煤化工等7个产能过剩的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
可吸入颗粒物是垫江县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因子。在从源头上治理中,垫江通过努力,已在县城建成区内实现了无煤区,全部用上了天然气清洁能源;县城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白改黑”;在24个乡镇场镇,基本实现天然气全覆盖,高峰、长龙等场镇还建成了无煤场镇;对县城区域内的建设工地全部实施了脏车冲洗,旧房拆除实施了湿法作业。
从源头上治理,垫江开始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使蓝天、碧水等环保行动产生了长效。
现代技术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循环农业、村庄连片整治等方式,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畜牧养殖、化肥农药、垃圾污水三大污染源。
在垫江县新民镇双河口村,有一座存栏8000头、年出栏达2万头肥猪的优科养殖场。这座规模养殖场在治理粪水污染中采用了循环农业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粪水造成水、土壤等面源污染的问题。
这座养殖场投入308万元建成的这一治污系统,实行了粪便的干湿分离,分离出的干粪便被制成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中;粪水通过沼气池处理,沼气供周边的农民用,沼液通过管道,用于农田中。整个系统用智能手机就可控制,哪位村民的地如需施肥,只要一个电话,养殖场通过系统,就能及时把腐化好的沼气液通过管道送到田间。
目前,这一治理系统每年除把2万余头肥猪的粪便进行了科学的处理外,还为1200多亩粮地和荷田、500多亩花卉苗圃地提供了有机肥,使1700多亩农地实现了循环农业种植。
“这种方式已被我们作为治理规模养殖污染的好办法在全县进行了推广。”垫江县环保局负责人说。
经过摸排,垫江县目前共有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近200家。对这些养殖场,县里进行了规划,逐步进行粪水污染的治理。目前,已通过项目包装,对48家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编制了实施方案,用循环农业的方式进行治理。
改变传统的化肥施用方法,用现代农业技术对化肥、农药等造成的面源污染进行治理,是垫江的又一方式。
垫江的密本南瓜是一种绿色食品,不用施用化肥,主要施用有机肥。因此,县里大力推广,目前,已发展到12万亩。这一绿色农业产业,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减少了土地的面源污染。
通过推广缓释肥料、测土配方施用复合肥料、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科学种植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土地的污染。
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等,是化肥农药之外的又一重要面源污染源。治理这一污染源中,垫江县采取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方式,把80个村庄划成35片,科学地规划,从垃圾集中收运处置、治理生活废水等方面进行治理,减少垃圾和污水对河流、土壤的污染。
好生态创造发展好环境—— 以生态红线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城乡土壤修复、城乡绿化工程为主,增强县域生态功能,涵养出好的生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好环境。
垫江的绿地行动在“四城同创”中扎扎实实地行动了起来,增加了县域内的生态涵养功能。
在“四城同创”中,绿地行动是一项较重的行动。县里除重点在农村实施43万亩的森林绿化、高速公路景观林带、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基地建设外,在城区及周边规划建设一个森林公园、十里桂花长廊、5座城市广场、5座城市公园、1座湿地公园、10个生态村,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45%以上。
目前,垫江县经过努力,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1%,城市建成区内的绿化率超过了41%。
“四城同创”还有效地促进了宁静行动。
在垫江城区,不允许违规夜间施工;县城内的几大广场上的文化活动,规定在每晚9点要关闭所有的音响;对有噪声污染的企业和活动场所也进行了专项治理,创建了3个安静居住小区。
在生态修复中,垫江县还启动了耕地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修复试点,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
把环保五大行动纳入“四城同创”为主的载体中,从源头上进行了治理,全面进行面源污染治理后,垫江的生态涵养功能开始增强,环境改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今年以来,包括中国西部(重庆)钟表产业园在内的一大批投资项目看好垫江的生态环境和即将改变的交通等优势,落户垫江。垫江也在利用良好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创建国家级的生态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