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川复原工程绝对是一个奇迹。小图为复原前的清溪川被覆盖修建了4车道高架桥。
在全世界城市中,有半数以上依河而筑。在某种意义上,河流孕育了城市。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却成为城市的排污管道,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严酷的事实,终于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世界各国对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进行防治,并取得显著成效。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河流的治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国外的经验将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就城市河流治理来说,韩国首尔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绝对是一个奇迹。穿越首尔的清溪川曾经是一条汇集城市污水的地下"臭水沟",2005年9月,耗资巨大的"复原工程"终于让这条古老的河流死而复生。如今,清溪川成为首尔的一张城市名片。
因污染一度被高架桥覆盖
从1958年5月起历时3年半,清溪川被用钢筋水泥覆盖住了。1971年8月,在昔日的清溪川上又修建了4车道高架桥,作为"现代化"象征,一度曾被引以为豪。至此,清溪川作为开放性城市河流的历史结束了,而新的被覆盖作为道路的清溪川时代来临。
但是,高架桥横跨城市中心,使历史古城的风韵荡然无存;汽车噪音、尾气污染日益严重,让人望而却步。
历时26个月总投资39亿韩元
2002年7月,时任首尔市长的李明博决定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2003年7月,工程正式启动,决心以此恢复城市环境生态和古城历史风貌,建设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文化都市"。
2005年9月,历时26个月、总投资39亿韩元的"清溪川复原工程"全面竣工。干涸数十年、沦为地下暗沟的清溪川终于恢复了"清溪"的本貌。
复原后的清溪川河水清澈。
隔离污水,保证水质的清洁
"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实施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交通疏导问题。
清溪川工程开始以前,很多首尔市民和民间利益团体都认为拆除高架桥将会使首尔市中心原本就拥堵不堪的交通状况更加糟糕。为此,政府采取了相应的交通疏导以及限制措施,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倡导原来习惯自驾车出行的首尔市民乘公交出行。因此,工程完工后虽曾经一度出现过交通混乱的现象,但在短时间内就消失了,原来人们担心的交通灾难并没有发生。
在拆除了覆盖在清溪川水体上的路面结构以及路上的高架桥后,面临的是水体复原的问题。由于清溪川被覆盖在地下以后承载着排污的功能,因此为了保证水质的清洁,防止复原的水体重新被污染,建设了新的独立的污水系统,对原来流入清溪川的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
此外,还要解决水源的问题,没有水源,清溪川将常年处于干涸状态,但是如果全面恢复历史上的天然水系,由于涉及区域过大和造价过高,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为了保证清溪川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最终采用三种方式向清溪川河道提供水源。主要的方式是抽取经处理的汉江水,另一种方式是取地下水和雨水,由专门设立的水处理厂提供。第三种方式是中水利用,但只作为应急条件下的供水方式。
李明博治理清溪川有方,其在清溪川"洗脚"的照片曾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
复原清溪川给首尔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自然生态恢复。
复原前,清溪川下游地区的动植物仅有98种,许多物种早已绝迹,但在复原后,这里的物种迅速上升为314种。其中清溪川水中和两岸能观察到的鸟类即达32种,还有鱼类15种、植物156种,形成了新的自然生态系统。
高架桥拆除后,进入市中心的汽车流量减少了2.3%,利用公共交通手段的人口增加5.7%,加之在河两岸植树种草,构建绿化带,清溪川流域的空气、噪音污染程度明显下降。
问题:日常维护费用较高
由于河水流淌,机动车减少,高架桥拆除减少了水泥地面热辐射,并形成自然风道,清溪川流域夏季平均气温下降10%~13%。炎热的夏季中午,这里的气温比市内其他地区要低3到5摄氏度。
不过,由于"清溪川复原工程"本身是一项政治导向的景观工程,工期仅为两年零3个月,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从工程开始到结束一直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存在。
比如说,日常维护方面的问题。由于清溪川80%的水均由汉江抽取而来,是人造的自然景观,需要经常性的人工维护,因此开支较高。(赵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