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效益的化工企业,在生态文明科学引领和“创模”攻坚的强力推动下,顺利实现“转型升级”,成为贵州娄山关经济开发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污染低的代表企业之一。“如今,县城的汽车可以换换口味,改‘喝’清洁能源——甲醇燃料。”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廖俊全自豪地说,这种清洁能源既可以代替普通汽油、柴油的车用燃料,又节能降耗。
廖俊全所说的新型车用甲醇燃料是贵州娄山关经济开发区今年精挑细选的重点招商项目,也是桐梓县第一个煤化工产业下游接产项目。
该项目的顺利落地和企业的成功“转产”是遵义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以“创模”工作为抓手,切实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遵义市以“创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以园区建设推进“退城进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进产业升级,市域经济步入健康高速发展快车道。
通过工程治理、结构调整、加强监管三大措施,遵义市总量减排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地完成总量减排攻坚任务、百分之百的县城建成并投运污水处理厂、百分之百地将主要污染物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计划目标内;重点加强了电厂水泥厂氮氧化物治理减排等重点行业工程性减排项目建设,完成了习水电厂脱硫增容改造、三岔拉法基、瑞安水泥、遵义赛德水泥、仁怀建台等水泥厂烟气脱硝治理减排工程,连续四年实现总量减排指标“双下降”。
“不仅是中部地区始终贯穿‘生态文明’理念,而且在西部片区我们更加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创新举措,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市环保局局长廖海泉告诉记者,“创模”工作强力推动了遵义市部分企业尤其是白酒企业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目前茅台酒厂已实施一台20蒸吨、四台10蒸吨锅炉煤改气工作,其余锅炉将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煤”改“气”工作。今后,赤水河流域新上项目一律不再审批燃煤锅炉,切实改善茅台大气环境。
2012年,遵义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报经省环保厅同意,下达全市共112家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其中赤水河流域共52家企业。
针对赤水河流域白酒、煤炭、造纸、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等主要污染源,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一次性取缔了茅台酒厂取水口上游五马河279家小造纸厂,关停了赤水华宜纸厂2万吨/年的制浆生产线,每年减少废水排放100万吨、化学需氧量3000吨;对101家白酒企业进行全面的环境监察,其中对63家进行整治,对88家不达标排放企业进行集体约谈、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流域17家投入生产的煤矿企业实施“一矿一污水处理厂”专项行动,通过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开采环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开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遵义市还积极支持流域白酒产业酒糟综合利用,通过多方努力,目前仁怀市引进武汉路德公司,习水县引进华西希望集团,探索实施酒糟循环综合利用,现已进入项目前期工作阶段。
正是得益于此,七年来遵义市共淘汰落后产能349.622万吨和25万千瓦,拆除落后生产线101条,涉及落后企业63户;对全市240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环境规范化整顿,对每个企业进行全面环境监察,设立环保公示栏,规范排污口,下达限期治理72家,下达清洁生产审核计划112家,建立一源一档,实施稳定达标攻坚。同时,还频布实施了《遵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2010年以来全市共规划建设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十五个,目前已全部建成投运。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完成总量减排控制目标计划,在全省总量减排工作考核中排名前列。
“坚决对‘三高一低’项目说不,既加大力度招‘好商’,又精挑细选优‘选商’;坚决不以破坏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成绩;坚决守住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指标的‘生态底线’的生动实践”。廖海泉说,“三个坚决”是遵义市以“创模”为契机,不断推进环保事业跃上新台阶的宗旨、原则,更是市委、市政府以强大的信心、决心和执行力,切实践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具体体现。今后,遵义市将一如既往地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巩固夯实创模工作成果和基础,持之以恒地坚守“生态环境”就是“生命底线”,奋力推进遵义环保事业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