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环保局13日公布了9月份河涌水质情况,东濠涌水质为IV类,远好于此前的劣五类。据悉,这是自从今年5月广州公布河涌水质以来东濠涌首次达标。50条河涌中仍有37条未达标,占到74%。
广州市环保局从今年5月开始每月公布一次主要河涌水质状况,包括东濠涌在内的众多市中心主要河涌水质一直是地表水标准中最差的劣五类。从近5个月的监测来看,东濠涌污染最严重的是7月,当月为劣五类水质,超标项目增加:氨氮(超标1.73倍)、化学需氧量(超标1.23倍)、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0.86倍)、总磷(超标0.42倍)、溶解氧;6月超标的只有氨氮(超标0.56倍)和溶解氧;5月超标项目更只有氨氮(超标0.08倍)。
8月份以来,东濠涌水质呈不断好转的趋势,8月污染项目是氨氮(超标0.5倍)、溶解氧;9月完全达标,水质达到IV类,比功能区要求的V类水还要好。据悉,按照水质功能区划分的要求,IV类水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仍然是不适合游泳的。
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9月全市50条主要河涌水质状况总体与8月基本持平:13条河涌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37条未达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8月未达标而9月达标的河涌有:东濠涌、新河浦涌(越秀区),花地河(荔湾区);8月达标而9月未达标的河涌有:文涌、庙头涌(黄埔区),市桥河(番禺区)。环保部门表示,50条河涌超标项目以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有机污染指标为主,仍然呈现明显的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