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多年治水始终不懈,掀起一场治水全民攻坚战。“水,搞掂!”——在上海世博会展馆前这句通俗的粤语标语向世界表明广州治水大战的胜利。曾经的水城记忆唤醒,广州河涌整治焕发勃勃新机。
十多年来,广州的城市水环境悄然蜕变。月前,住在冲口市场附近的林伯惊喜地发现,大冲口涌水质回到了30年前,涌岸还增设了亲水平台、休闲坐椅,老街坊如今又喜欢回到涌边纳凉聊天了。
得知整治河涌花的2700万元,“值了!”50岁的林伯竖起手指说,一旁的陈伯则在石井河边兴致勃勃地挥竿:“两个小时就钓了两条福寿鱼了!”不仅是石井河,东濠涌、猎德涌等“黑龙”都重新焕发了生命活力。
广州六脉皆通海,伴珠江而生,在广州两千多年的城市记忆里,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盛、以水为荣。但随着城市发展扩张,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母亲河珠江不再清澈,养育千万广州人的河涌一度污染,“一江春水绿,两岸荔枝红”只留在了“老广”的记忆中。
亚运再次“唤醒”了水城记忆。08年,广州启动了新一轮治水行动,立下了“到2010年6月底全市水环境明显好转”的军令状,并与全市13个治水责任主体签订了“责任状”。
曾经一度是单一政府投资,后来慢慢成为全社会参与的多元治水。这已经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治水战。广州各区、县级市主要领导责任包干制,举全市之力系统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
广州全市38家污水处理厂、75座污水泵站、1140公里市政污水管网基本完工,污水量每天减少了80万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25万吨/日,纳污能力增加一倍多,昔日直排河涌的污水得到科学处理。农村污水处理中萝岗与花都两区提前完成治水任务。从化神岗村、南沙区红岭村建起了“袖珍污水处理厂”,去污赏花两不误。
通过十年努力,广州市区内受污染的河涌重新焕发了生命活力,也让广州人逐渐恢复对河涌的温暖记忆。而广州的母亲河——珠江的水质也在逐年地好转。2010年8月10日,2066名健儿在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带领下,成功横渡珠江。 (黄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