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庙儿沟水源地六价铬含量消除 盐环定扬黄引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庆阳市环县地处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降水量少,一直为饮水问题所困扰。1983年,庙儿沟水源地的建成缓解了县城的饮水问题,然而水质中的六价铬却一直超标,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安全,2010年初“饮用水除六价铬工程”的竣工,终于使这入口的“毒蛇”得以斩杀,而盐环定扬黄工程建成后也将解决环县县城及北部的用水问题。
水源地“六价铬”超标
环县,位于庆阳市西北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界处,地处腾格里和毛乌素两大沙漠的边缘,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旱灾很重。据统计,年均降水量少于400毫米,而且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是甘肃省20个干旱县之一。
9月20日,记者采访了环县工程建设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李正军,他说,为了解决城区7万多人的生活用水问题,环县在1983年建成了庙儿沟水源地,位于县城9公里处,这也是县城居民唯一的一处饮用水源地,为地表水源,属于马莲河水体。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水源地建成以来,水质中的六价铬一直超标,按标准含量应小于0.05mg/L,但庙儿沟水源地的水质实际只小于0.2mg/L,长期饮用对人体危害很大。
当日,记者从环县环保局了解到,庙儿沟水源地建成后,他们就逐渐认识到水源地地层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六价铬,之后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他们终于在2004年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p#副标题#e#
县城居民吃上“净”水
9月20日上午,揣着对环县城区饮用水安全的疑问,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来到了环县自来水公司,记者发现自来水公司对城区饮用水实施了消除六价铬的改造工程。
记者看到,改造工程选址于县自来水厂的院子里,占地面积约2亩。记者来到除六价铬车间,将近10个绿色柱状的灌型机器互相连接,正在运转,记者和现场操作工人交谈的声音被隆隆的机器声所掩盖。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自来水厂进行除六价铬的过程,从原水到城区管网共分加药、旋流涡流反应等十个步骤。
环县自来水厂厂长张烨君告诉记者,2004年,他们委托地矿部门对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但工艺方案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后来,他们委托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对配水厂除铬设施进行了设计,终于在去年开工建设,今年1月份竣工,利用化学处理法解决了水质六价铬超标的问题。
张烨君说,铬是人体内需要的微量元素,而六价铬却是水中的主要有毒物质之一,长期饮用对人体是有害的。“六价铬有很大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人的致死量为5g,当六价铬含量超过0.1 mg/L时,就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害。庙儿沟水源地的六价铬含量比标准超出了三四倍,而一般超过10-15倍时对人体就有明显的威胁和毒害。我们这里几辈人都吃这个水,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表现出有什么异常症状,但是六价铬在人体内有沉积作用,长期食用也有可能致癌,所以水质还是越优越好。”
目前,设备运行正常,日处理能力达8000立方米,供水水质达到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记者问及当地一位群众时,他笑着说,一直都吃这个水也没感觉出什么,现在大家都越来越重视水源安全问题,经过处理的水当然吃着更放心。
扬黄工程解决后顾之忧
虽然环县城区的饮用水安全得以解决,但是环县气候干燥,水源地的取水量并不能保证,广大农村的生活用水更是难以保证。
环县工程建设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李正军说,环县十年九旱,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而流经的环江水既不能饮用,又不能灌溉,用水问题成为横在环县人面前的一条沟壑。
盐环定扬黄工程给了环县人一个契机,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9月20日下午,记者采访团来到盐环定扬黄工程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施工建设,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器正在作业。
盐环定扬黄工程是指通过多级泵站将黄河水提送到宁夏盐池县、同心县,甘肃环县,陕西定边县等老少边穷地区,以解决当地的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李正军说,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是为了解决环县北部人畜饮水困难,重点解决生存问题。“前几年,开春时县城的供水基本没有保障,楼层高的住户水压力小,长期饮水困难,自来水公司实行分区分片限时使用。”
据了解,扬黄甘肃专用工程1992年开工建设,历时十年竣工,发展灌溉面积1.9万亩,解决了甜水镇的人畜饮水问题,扬黄续建工程设计流量为1.06立方米/秒,年可供水1452万立方米。今年9月用水已通往环县县城,2011年10月工程建设任务将全部完工后,可解决环县北部10个乡镇及环县县城18.9万人、31.38万头羊畜的饮水问题。届时,环县北部,包括县城在内的用水问题将得以解决。(记者:郭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