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感王、城市二期和腾鳌3座污水厂相继运行,人们近期欣喜地发现,辽宁省海城市以往发臭的河水逐渐变清澈了,以往死气沉沉的河里逐渐出现了蝌蚪、青蛙、泥鳅鱼、鲫鱼等生命迹象。仅短短的一年之内,3条河流水质全部达到省市政府的考核标准。
废水集中处理、按量缴费,使企业清醒地认识到无节制用水,不仅是浪费资源,更是浪费金钱。如今,海城的企业都在实施节水措施,采取中水回用、污水回用等办法,千方百计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的企业用染浅色产品下来的水染深色产品,将水洗机排出的废水回收后冲网;有的企业将水龙头和水枪更换成节水型;有的企业建立机台用水考核制度,奖励节约,惩罚浪费。各种节水措施的采用,使每家企业均取得了5%~20%不等的节约效益。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对企业最直接影响就是处理费用、生产成本增加,通过调研得知,染布成本每米增加0.1元~0.2元,印花成本每米增加0.1元,水洗成本每件增加0.1元~0.2元。企业成本上升幅度不大,影响甚微,原来担心印染企业会出现亏损而倒闭的现象并没有出现。企业在与用户签订生产合同时,已经上调了产品价格。如染布企业每米布上涨0.20元,将增加的成本进行消化转移,整个印染水洗企业的经济收入没有减少,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基本稳定。
海城市委、市政府“进污水处理厂则生,不进则死”的坚决整治态度和行动,彻底粉碎了企业观望、犹豫、侥幸的心理。
正在制定的企业搬迁入园优惠政策,更加坚定了分散治理企业进入园区经营的决心,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到感王纺织园区、海城经济开发区、腾鳌经济开发区调研选址。一些规模小、迁移容易的企业已经在污水处理厂附近租厂地临时生产,征地、建厂房的计划也提上议事日程。
海城的印染水洗企业建厂较早,中低端产品居多,经营相对粗放,附加值低。集中治理后,生产成本增加,价格升值空间有限,赢利空间越来越小,有的甚至亏损。这使企业普遍认识到只有走提档升级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长远发展,一些企业已经着手设备、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更高经济效益。
3座污水处理厂成功投运,结束了印染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化工生产废水超标排放的历史。昔日的排污沟变成了清水河。(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