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俺们坐在家门口也能旅游了。
”一大早,郑州市惠济区曹村坡村村民曹爱红,就坐在门口的“荷塘”边,观赏着晚开的荷花。这可不是一般的荷塘,而是曹村坡第三村民组建起的郑州首个“人工湿地”。
这个4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湿地集中处理该村民组136户近500口人的日常生活污水。该“人工湿地”共分三层,每一层都是一级过滤系统。最里面一层种植着香蒲,中间一层种植的是芦苇,最外层是莲藕,都是对污染物吸附能力强的植物。生活污水到达第一层后,要经过500毫米厚的卵石、黏土层进行第一次过滤。之后,进入第二层,里面设置的微生物能对污物进一步分解净化,再加上湿地内种植的水生植物净化,排出的水就基本变清了,经过过滤净化后的水,可以浇地或养鱼,相当于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的建成,开了郑州生态环保示范游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