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19日,广州市水务局邀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14名权威专家,为打造广州生态水城以及建设先期示范区海珠生态城把脉切诊、建言献策。在昨日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上记者获悉,备受关注的海珠生态城规划已确定基本方案,预计6月底能成型。而有关专家表示,广州生态水城建设要体现本土文化特色。
海珠生态城规划范围53.8平方公里,包含琶洲地区、中轴线南段地区和万亩果园、生物岛几个部分,面积占海珠区的一半。据悉,海珠生态城规划已于今年2月中旬正式启动,目前已有3家设计单位完成了3个初步方案,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方案整合确定最终成果。
创有广府特色水文化景观
海珠生态城是广州建立生态水城的重要实验区。专家建议,根据广州市的水系特点及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水城和海珠生态水城生态示范区建设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保障水安全,增强区域雨洪调蓄和排涝能力,自排强排并重,提高防涝标准。二是改善水生态,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实现水质根本性好转。三是打造水景观,要通过生态保护、空间发展、土地整备、文化引领、景观营造、旅游品牌、村庄改造和环境优化,突出传承广府文化,强化岭南水乡特色。四是提升水文化,珠江沿岸分布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要将珠江和城区河涌沿线的历史文化遗迹、传统古村落的历史人文资源加以挖掘,同时结合河涌整治、特色水乡景观建设,创造具有广府特色水文化景观。
修水闸治河涌防“水浸街”
此外,建设生态水城,“水浸街”问题也必须解决。根据水务部门制定的最新规划,广州未来新建项目、新建区域和成片重建改造的区域市政排水设施按重现期5年标准建设,特别重要地区(含立交桥)按重现期10年标准建设,其他地区按重现期2~3年标准建设。为此,要规划新建水闸108座,重建水闸521座,加固达标142座,水闸总净宽5255.5米。规划新建泵站102座,重建泵站694座,加固48座。规划整治河涌、截洪沟总长4445.7公里。
但目前广州市排水管渠中满足重现期为1年的占83%,重现期为2两年的占9%,还有部分重现期为0.5年,大部分排水管渠只能抵御50毫米/小时的暴雨,已整治过的水浸街工程可抵御58毫米/小时的暴雨。
不过,在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潘伟斌看来,排涝问题不能单纯从增加排水设施能力上解决,而是要从系统流域的角度来考虑,要从排涝变成防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