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王小玲 记者 曹小佳 绵阳报道“5?12”特大地震使四川省绵阳市等极重灾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饮用水源遭受重创。时隔两年,绵阳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市环境质量均恢复到震前水平,灾区群众更是喝上了放心水,没有发生一起饮水安全事故。
及时调查评估切断问题水源
“饮用水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要迅速准确地了解每个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情况,做好饮用水源保护,绝不发生一起饮用水安全事故。”绵阳市环保局局长马道福早就提出,保护好饮用水安全是环保部门的首要任务。
在饮用水源地整治期间,绵阳市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监管。
由于地震损毁、取水不足,绵阳市果断关停了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其保护区,并对龙门镇小桥村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划定。
抓住重建契机加紧工程建设
绵阳市以灾后重建为契机,积极向国家争取项目和资金。国家已将绵阳“六县一市二区”的饮用水源地整治纳入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7470万元,其中涉及城市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53个,现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将基本完成。
据绵阳市环保局副局长庞捷介绍,在利用灾后重建项目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同时,绵阳市还加强了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管理和维护。2009年对全市1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设立了界桩、界牌及醒目标志,并设专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巡查和值守,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有捕捞、采砂等行为。绵阳市还先后整治了81个水质不合格的农村饮用水源地。今年绵阳市继续将10个农村饮用水源地整治纳入民生工程。
依托在线监测构建预警系统
震后,为确保取水安全,绵阳市加强了取水在线监测和水源预警系统建设。在绵阳市环保局的支持下,绵阳市水务集团在日供水12万吨的第三水厂取水泵站安装了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今年10月,绵阳市还将投资300万元在三水厂安装一套生物毒性综合在线分析仪。届时,绵阳市环保局和水厂中心控制室将通过通讯网络传输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这将是四川省首套水源预警系统,预计年底可以正式使用。”绵阳市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马玲告诉记者。
除三水厂外,绵阳市共有40家重点水污染源企业实现了在线监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