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戏珠’已经敲定。”记者昨日在海珠区治水通气会上获悉,酝酿已久的海珠湖设计方案已经定型。按时间表,湖区主题亚运前完成,2000亩征地将在农历年前“拿下”。
广州治水的关键项目——海珠湖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南端、广州大道南以东、新光快速路以西、新滘南路以南、后滘涌以北、龙潭果树公园和东风果树公园之间,由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和西禄涌六条河涌相交汇,水面面积约1500亩。功能定位主要从雨洪调蓄、引水、补水、生态、湿地、休闲旅游等方面综合考虑。
海珠区分管治水的副区长刘捷介绍,目前海珠湖的选址和可行性报告已经通过了专家的评审,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将由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负责实施。“海珠湖最新的征地红线已经出炉,征地面积约在2000亩左右,海珠湖的主体建设需在明年亚运前完成,这就意味着必须在明年1月底前后完成征地工作。”
根据规划,海珠湖将以“双龙戏珠”为设计理念,将在湖内建人工岛等多种景观设施。记者在设计图上看到,目前大干围岛将整体被挖走成为湖心,湖心上的两个带状人工岛呈长条形,分成数段,鸟瞰成两条蛟龙追逐一个明珠的布局,故名“双龙戏珠”。
虽然海珠湖目前仍属于“纸上谈兵”,但其调水试验已经在其东侧数百米外的龙潭涌展开。海珠区治水部门通过人工围堰和开挖人工渠道等方法,用近三个月时间把龙潭涌的黑水变成了清水。
治水 龙潭涌三个月由黑变清
龙潭村位于广州海珠区的东面,是典型的珠三角水乡,作为海珠湖水系的一部分,龙潭涌快速变绿的试验成功将对未来整个海珠湖水系乃至万亩果园水系的改造提供样板。
据了解,由于污水直排和“断头涌”涌水不流动等原因,3个月前,龙潭涌的水仍黑如墨汁,臭气熏天。今年8月,海珠区治水办开始启动龙潭涌作为整个海珠区治水的“试验田”,在必要处进行人工围堰,并开挖与石榴岗河相通的“小运河”。到目前,龙潭涌的调水试验阶段性成功。
在前期征地拆迁、管线牵移、截污管铺设、堤岸整治等大量工作的基础上,这次治水又启动了龙潭涌——台涌连通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龙潭涌与台涌连通、龙潭涌与台涌清淤、临时围堰及临时泵站工程,其中,河涌连通长度203米,堤岸整治涌长789米,河涌清淤长度4798米,增加临时补水泵共6台。
项目对龙潭涌东侧与台涌进行连通,促使河涌水系连通,实现水体置换。同时,于龙潭涌与台涌出口处设置临时围堰及临时泵站进行调水补水。引石榴岗河水入内涌,将原双向流改为单向流,补充河涌活水,以达到改善龙潭涌和台涌的水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