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啦的干净自来水是如何从西涧湖水库流入滁城市民家中的?经过了哪些净化、杀菌处理方式和质量监测过程?相关部门检测多少项指标严把质量关?我们的饮用水安全吗?滁城水价调整听证会刚结束后,供水安全问题成为滁城市民们关注点,记者带着诸多问题探访了市自来水公司中心化验室,了解自来水检测的全过程。
生产: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市自来水公司中心化验室副主任高明勇向记者介绍了整个制水过程:从水源水西涧湖水库—一泵取水—加矾—混凝沉淀—滤池过滤—加氯—清水库—通过二泵加压传到管网—进入千家万户。
一泵将水源水输送至沉淀池。所投加净水剂经混凝反应可将水中的悬浮杂质吸附、絮凝成较大的矾花颗粒,自然沉淀下来。沉淀过后的清水就流到了过滤池。过滤池里的滤料为石英砂,主要用来过滤前面工序中遗留下来的更为细微的杂质。由于滤料直径非常小,被均匀铺在过滤池里,水流由上而下经过石英砂层渗透,再细微的悬浮杂质也很难“漏网”。之后的环节就是加氯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这个过程必须持续半小时。接着水就流向清水库,经过二泵加压再送入管网,最后流入市民家的水龙头中。
监测:三级管理严把出入口
为了保证市民饮用水的安全,市自来水公司建立了严密的从源水到管网用户各个环节的水质检测制度,采取班组、厂部、中心化验室三级水质管理模式。水厂作业班组每2小时检测一次水中余氯、浊度等指标含量,确保滤后水水质,水厂厂部化验室每天进行一次16项水常规项目检测和16次出厂水“余氯、浊度”等指标检测,确保出厂水水质;公司中心化验室每月按国家标准要求做水质全分析和管网水定期水质抽查以及一些社会服务工作,做到优质安全供水,服务于广大用户。
在中心化验室里,记者数了数共有19间化验室,包括检测金属指标的原子吸收室、农药指标检测的气相色谱室等重要实验室。据介绍,这些实验室使用先进的检测手段严把水源水和成品水水质关口。在水源水检测中,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指标从原先的30项增加到48项。对于成品水检测,国家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自来水水质检测项目需由过去的35项增加到106项,并要求在2012年前达到标准。此前市自来水公司已对化验室进行整体改造,现在又添置新的仪器,新增了5项检测指标,目前检测指标总计达到85项,检测能力在全省名列前茅。经检测后的成品水品质优良,浑浊度正常情况下为1度,浑浊度指标接近纯净水。
此外,公司计划从今年至2012年增加检测设备投入,力争在2012年底实现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达到106项,确保供水安全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