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苏盐城市射阳县的盐城市生态染整工业集中区,把节能减排做成表面文章,手法之出奇令人瞠目结舌:其一,在化工废水直接排入黄海的排污渠两旁,挖出两道清水渠,从海里抽水填充,以掩藏作为“河中之河”的排污渠;其二是在河岸边的地底下铺设两里长的隐蔽管道,直接通向大海深处源源不断排放化工废水。
造假的沉疴积弊由来已久,但如此费尽心机的造假,实属罕见。或许,将挖清水渠、铺设地下管道的心机、资金和技术,用到污水处理上,也能让污水排放达标,从而给子孙后代留下长远一些的利益存储。不过,这样的逻辑在当地显然是讲不通的,因为这个工业集中区的“污水处理厂正常是不运转的”,只是一个应付环保检查的摆设而已。
如此瞒天过海式排污,让人对环境治理的经费不足论产生怀疑。工程浩大的两条“辅助性”清水渠建设,绵延两里的地下管道建设,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要花费多少资金,可想而知。宁愿花钱造假,也不花钱减排,不知这些人出于何种心理。
2008年12月,盐城市政府曾批准该市环保局牵头的“清水走廊”行动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优化境内主要河流水质。一系列写进政府文件的规划、方案和措施,看上去治污铿锵有力,但仅仅两个多月后,这一方案即遭受严重考验:2009年2月,由于该地取水口上游化工厂偷排污水,自来水厂被污染关闭,盐城至少20万居民生活用水一度中断,此事惊动环保部、国家防总、水利部等多家单位,有关责任人被拘留。教训历历在目,却没能让有关部门和人员警醒,在盐城市生态染整工业集中区,清水渠掩映下的排污渠对应了“清水走廊”,地下排污管道对应了水污染防治基础性工程,而污染源整治成为彻头彻尾的空谈。
这是个别企业的个人行为,还是有当地有关部门的会意?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一问题会有答案。如果最终结论是前者,我会很困惑:两条清水渠,两里长管道,百姓看得真真的,谁敢说自己看不见?看见了却不管,背后是什么,似乎不用猜了。
瞒天过海式减排是谁的创意?这些人将承担怎样的责任?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