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的领域更广、要求更高、任务更重、紧迫性更强,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减排和环保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社会监督,构建减排新合力。充分发挥政府推动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形成政府部门负责、街道园区推动、行业企业落实、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污染减排工作新格局。把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作为民生实事之一,列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目标管理。继续推行问责制度,每年与各街道、开发园区及有关部门签订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街道社区中聘请环保义务监督员,定期举办“向服务对象述职,接受群众评议”活动,对全区各污染减排项目进行月度督察,与新闻媒体合作互动,发挥环保热线作用,让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拓宽减排新空间。只有产业结构优化才能从根本上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把结构减排作为治本之策,采取综合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进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存量调整”,全面清理、依法强制淘汰“三高两低”企业,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实施限期治理、关停并转工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三是抓好主要领域减排,突出减排新重点。当前,交通、建筑、化工、畜禽养殖等领域成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新的重点目标,居民生活、中小企业、农业农村等逐渐成为污染减排相对薄弱的领域。要坚持以工业企业为重点,更加注重多领域、全社会减排。在继续抓好工业减排的同时,着力突破薄弱环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减排。大力推进“蓝天工程”,治理工地、道路扬尘,实施机动车污染减排,完成加油站油气改造。开展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配备治污设施,推广应用沼气工程技术,进行粪便资源化利用。深化减排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努力使减排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四是强化工程技术支撑,培养减排新能力。研究表明,COD等污染减排量主要依靠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对减排贡献率高于60%,载体和能力建设对于减排至关重要。要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城市雨污分流和工业污染防治,加大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力度,增强氨氮去除能力和效果。目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1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470多公里,街道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五是完善环境监管,提高减排新效益。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创新管理减排,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水、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增强减排成效,避免形成“有总量、无质量”的状况。深入实施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综合运用环保专项资金安排、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挂牌督办、媒体曝光、评奖评优等手段,切实提高减排项目综合绩效。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保障污水污泥规范处置,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信息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设施运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