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的连续干旱,让人们意识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云南有多少水利设施,水资源情况如何?昨日,云南省水利厅向媒体通报历时3年的云南省首次水利普查阶段性成果。经初步调查,云南水资源在全国排在第三位,地下水取水井将近百万个,水利工程近3万个,河湖开发治理6万余个。专家分析,干旱除了水利设施不足外,水利资源分布不均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按照现在大兴水利的建设速度,云南10年之后旱情将得到有效控制。据悉,本次普查的最终数据将于年底公布。
干旱原因
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利设施缺乏
据介绍,从2010年起,省水利厅百余人次参与其中,培训129个县市区5000余人次,参与数据采集、考察调查,跋山涉水,3年来,先后8万人次参与到普查之中。
对于云南水资源这么丰富,云南为何会干旱的问题,省水利厅相关人员表示,根据普查情况显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云南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二是云南的自然气候条件决定的。云南的干湿季节分明,干季的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左右,同时,降水分布极不匀均,水利专家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大兴水利工程,从人口少,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调水过来,给人口多,降雨量少的地方使用,才能控制干旱情况。
如何解决
大兴水利10年后逐步控制干旱
据普查情况显示,干旱让人们认识到了水利设施的重要性,云南也掀起水利建设高潮。据悉,云南省的水利投资2009年时为101亿元,2010年达到150亿元,去年达到了201亿元,今年的投资计划达到240亿元。
专家介绍,从整体投资的情况来看,城区一般是使用大型水库,县区使用中型水库,而山区主要靠五小水利,从几年的干旱情况来看,山区的严重程度要比城区高,为此,3年来,小水窖的投入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截至现在已达到了85万件,而到今年年底,有望超过120万件。专家估计,按照这样的水利建设高潮的阵阵掀起,预计10年后,干旱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控制,渐渐下降或消失。
防缺水 昆明欲打34口应急井计划
为确保昆明主城供水安全,解决市民喝水、用水问题,日前,昆明市政府制订完成了《昆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方案》,准备在昆明的4个水源地,计划打井34口,以每天5.05万立方米的供水量,确保昆明主城供水安全,这些地下水井在旱情缓解后,将立即实行关闭。
按照该方案要求,项目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工程打井16口,其中,新街、牛恋应急水源地建设一次性完成,白邑应急水源地凿井3口,金钟山应急水源地凿井3口,官渡区工业园区备用水源建设一次性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完毕后,视旱情发展情况适时启动二期工程。
5日,记者在晋宁新街、牛恋一取水点看到,该处施工已接近尾声,在现场施工的人员说,新街、牛恋应急水源计划打8口地下取水井,预计每天取水1万立方米,取水点修了12公里的输水管道进入晋宁县石子河泵站,水输送至晋宁县水厂供该片区居民饮用,以替代柴河、大河对晋宁片区的供水。这样一来,工程完工后,可使原经石子河泵站的大河、柴河水库不再输送晋宁水厂,而直接向以大河、柴河作为唯一水源的马金铺水厂输送,确保马金铺水厂的供水安全,减少昆明主城的供水压力。
据了解,最大的应急水源地是白邑应急水源点,该处打井15口,每天可取水3万立方米,用以补充到松华坝水库水源,直接向昆明主城供水,缓解供水不足。取水量最小的应急取水点是官渡区工业园区应急水源地,将打井两口,每天取水0.05万立方米,用以解决园区内工业项目在非正常停水时备用,最后一个水源地是金钟山应急水源地,预计打井9口,每天取水1万立方米,就近接入到清水海供水管道,供昆明主城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