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是城市建设大干快上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咱们合肥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然而与此同时,整洁清新的城市环境却是一直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呢?这可离不开在城市建设背后的环境保障工作。记者昨天从有关部门证实,合肥市城市建设“大后方”的环境保障,做得也是相当给力。
处理污水全国第四
据合肥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合肥市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共有17座,总规模116.7万吨/日。“这其中,城区有11座,总规模98.2万吨/日;下辖四县一市 6 座,总规模18.5万吨/日,累计建成污水管道2237km。总服务面积达431.57平方公里。”据统计,目前合肥的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8%,城市污水处理率也达到了95%。
“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合肥市的污水厂11个月累积处理污水2.82亿吨,完成COD削减54095吨,NH3-N削减6652.15吨(COD和NH3-N都是主要的污染物指标)。可以说,目前合肥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是非常可观的,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也是毫不含糊。”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住建部近期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综合考评中,我市名列第四。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污水处理环节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要有所提升。“目前新投入改造的比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等,都要求水质达到国家最高排放标准,进一步减小对环境和城市水体的影响,让南淝河更加清澈透明。”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将计划投入120亿元,继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技术攻关,持续提高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垃圾未来将发更多电
“在垃圾处理上,我们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建委相关负责人用原清溪路垃圾处理场的改造和生态修复工程来举例,“明显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这项工程还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据介绍,目前,合肥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可以实现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458吨,总填埋处理垃圾426.7万吨,“截至2011年10月,全市一共累计处理垃圾渗滤液110万吨,使得各类污染物90%以上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垃圾处理之后的排放水质也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合肥的垃圾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资源化、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龙泉山生活垃圾处理场除了已经投入使用的三台发电机组,下一步还将增加3台1064kW进口燃气发电机组,全部建成后可综合治理甲烷气体1170万m3,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8万吨,而投产之后的年均发电量更是可以达到2067万度。”除此之外,龙泉山垃圾处理场还将加快建设垃圾处理二期工程,开展餐厨垃圾收集和处理工作试点,进一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