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19日以来有4个行政区、高雄县有12个乡镇市惨遭水淹,两地各有80多万居民须忍受水患带来的不便。但检讨水灾原因时,高雄市长陈菊、高雄县长杨秋兴却全推给“老天爷”。
民众不以为然
高雄市长陈菊说,19日6小时最大降雨量超过200年一次暴雨频率,左营、凤山6小时连续降雨量也达50年一次暴雨频率,各观测值均远超过高雄市区下水道排洪设计的“5年一次暴雨频率标准及河川20年不溢岸”标准,致排洪困难造成淹水,“有必要重新检讨下水道排洪设计”。高雄县长杨秋兴则表示,瞬间雨水下太多,加上19日晚满潮,雨水排不出去,才造成严重淹水。
#p#副标题#e#
对于官方解释,民众很不以为然。“我在这里住了50年,从未见过这么严重的水灾!”高雄市后劲庙产管理委员会总务赵国正表示,近年来高雄市逢雨必淹,市政府不能全归咎天候因素,应改善防洪问题。高雄县市交界的高雄市三民区本和里长林纪美也表示,本和里抽水站有5部抽水机,仅3部正常,“抽水机保养不实,根本无法有效率抽水。”
学者痛批高雄县、市排水工程
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水利组教授李鸿源直言,淹水原因就在区域排水工程。他表示,台北县每年编列20亿元新台币区域排水工程预算,“高雄市编多少?2001年潭美台风过境也造成高雄市大淹水,但9年来做了什么?”他更批 “台当局只会编预算,地方政府抱着钱却不知如何治水!”
高雄大学都市发展与建筑研究所副教授曾梓峰说,若不扭转都市规划思惟,就算排水系统拉高到200年暴雨频率也无法解决。“治水最重要是创造雨水最大下渗量、最小径留量、最大迟滞量!”但公园人工铺面太多,水流不出去,必会淹水。台湾大学大气系教授李清胜认为,传统防洪设计以雨量推估,但都市发展迅速,到处是无法渗水的柏油、水泥硬面,应该检讨防洪设计。
国民党籍高雄市议员蔡武宏痛批,高雄市政府将灾害推给暴雨,不检讨排水防洪系统,是“见树不见林”。他说,高雄市区大量铺设柏油路面,每逢大豪雨,雨水无法渗入地面而积水,指控陈菊领导的市政府团队放任问题恶化。(陈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