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工作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了解到,经过调水引流、控源截污等综合整治,太湖水环境持续改善,太湖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太湖蓝藻成规模暴发的时间逐年推迟,2009年蓝藻大面积发生的时间比2008年推迟了近1个月,2010年又比2009年推迟了50多天。去年,湖体氨氮稳定在Ⅱ类、高锰酸钾指数稳定在Ⅲ类,总磷和总氮指标稳中有降,其中总磷年均值稳定达到Ⅳ类水标准。太湖富营养化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去年平均为58.5,略低于2009年同期水平,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同时,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去年15条主要入湖河流劣Ⅴ类条数从2007年的9条减少到1条,主要入湖河流总氮、总磷入湖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22.3%、19.1%。
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介绍,上述成绩来之不易。去年累计抽引江水23.5亿立方米,其中入湖10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倍多;打捞蓝藻67万多吨,并完成太湖生态清淤758万方,整治河网191条,疏浚淤泥600万立方米,这些措施使得太湖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同时,我省深入开展太湖水污染防治,全年新建成污水处理厂15座,完成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改造28座,配套污水主管网2200多公里。我省太湖流域已实现镇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沿湖各自来水厂持续合格供水7亿多吨,世博会期间向上海输送优质源水33亿立方米,有效确保了供水安全。经过努力,太湖地区水功能区达标率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太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水厂供水水质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未出现大面积湖泛,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王慧梅 周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