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受命进行调研,做出《珠三角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一体化报告》,昨日在东莞科技馆举行的科技创新论坛上公布。根据报告,东莞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9立方米,远远低于1000立方米的警戒线。
总人口分薄了水资源
昨日的报告会上,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分院副院长徐辉荣介绍,根据调研结果,按照东莞市最新的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有800多万来计算,东莞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9立方米,比深圳的295立方米高,但还远远低于国际学术上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警戒线。这里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降水以及各种水库计算出来的总和,还不包括过境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东莞人口200多万,这样的水资源总量平均下来还是够用的。但是现在人口激增,分薄了很大部分的水资源。”与此同时,徐辉荣还强调,东莞还面临着很大的水质型缺水,这会使得用水环境更加紧迫。
桑拿等高耗水行业水价更贵
东莞本土的水资源有限,那么依靠东江过境水能否解决问题呢?徐辉荣表示问题仍然堪忧。报告显示,珠三角流域的西江开发为1.3%,东江为25.8%,国际上认为,河流的开发程度不宜超过30%,否则就有“涸泽而渔”的危险,因此也引发了珠三角各个城市抢水的博弈。
按照前两年的东江分水方案,东江360多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总量,开发的数量达到100多立方,东莞就分到二十几亿立方,占去五分之一,已经颇为受重视。“但还是得有意识地减少耗水高的产业,把东莞原有的一些工厂迁到外地去;桑拿行业耗水很多,所以该行业的商业用水水价要比居民用水甚至一些工业用水更高,用价格杠杆调节。”(记者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