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水企快撑不下去了,低水价既不利于提高供水水质,也不利于帮助市民形成节水意识,最终会加重水环境污染。”昨日,市水务局局长张国平在接受“迎接市党代会媒体采访团”采访时,替东莞水企鸣不平,认为市区水价偏低,提高水价势在必行。
水利水务建设完成投资190.3亿
张国平表示,“十一五”期间是我市治水兴水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时期,全市水利水务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0.3亿元,初步构筑起了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保障格局。
内涝整治方面,市区已完成15个内涝点的整治,新建排水管道、箱涵共约3800米,完成投资1.7亿元;投资共1.4亿元的二期工程鸿福河系统和四环路宏远路段内涝整治工程正在实施中,三期工程新开河系统内涝整治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工作。
在水资源开发方面,全市已建蓄水工程146座,总库容3.98亿立方米,引水工程75宗,提水工程292宗。
在水资源配置方面,东江与市内8大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一期累计完成总投资的71%,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已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2010年工作目标,通过了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评估组的中期评估。
分水到镇街 未见超量取用水
水资源有限,全国实行分水制。目前,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接近极限。所以,省政府给东江流域的城市分水。在正常来水年,东莞每年可从东江分得20.95亿立方米的水量。“分给东莞的水量是定死的了,镇街只能在这个蛋糕里面分。”张国平表示。今年7月,市政府出台《东莞市水资源分配方案》,分水到镇街。
镇街分水近半年,镇街的水够用吗?张国平说,实施前,该局充分征求和协调了各镇街及3个园区的意见。7月份后,各镇街和园区都主动加强了自身取用水管理,执行分水总量控制目标。“目前,镇街分水执行情况良好,没有发生超量取用水情况。”张国平说。
实际上,从东江分水到莞,再到分水到镇街,东莞花了近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除了研究制订方案,更多的是沟通镇街。因为,谁都想多要“水”。镇街分水是否有所调整呢?张国平表示,在省没有调整东莞的分水总量前,我市镇街分水方案是不会调整的。“调整的前提,必须是省的分配用水量进行了调整。”张国平提醒,镇街用水还是要“省”。
东莞大道绿化将用中水
“东莞在朝着城市用水分质供应的大方向不断努力,虽尚未具备直饮水供应条件,但已经在城市分质供水的尝试上有了实际进展。”张国平表示,作为一个严重缺水城市,东莞必须加快加大对中水再利用的研究。而当前,东莞市已经在“中水活用”的道路上成功迈出第一步。
张国平透露,目前,石鼓污水处理厂已经做出了中水活用的方案并正在完善中。方案一旦全面落实,东莞大道沿线的绿化用水及城市工业冷却用水都将由处理后的中水供应解决,这将大大减轻城市用水的耗费。“石鼓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活用计划正是东莞水资源深度开发的努力方向,我们也正在研究如何更好更深入地利用好这块资源。”
与此同时,城市小范围内中水活用也已经进入实践阶段。张国平告诉记者,东莞部分楼盘社区尝试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小区景观灌溉以及住户冲厕用水,这样的实践是他们大大鼓励的,也希望能够从实践中搜集更多经验,做活“中水回用”这篇文章。
■水价问题
张国平:低水价最终受害的还是民众
张国平说,城乡自来水属于城市基本保障设施,供水企业既不能暴利也不能亏本,也就是说,要保本微利。“全国供水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维持在8%~12%,而东莞供水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近来由于银行贷款利率上调造成水企业财务成本增加,人工工资成本和源水水资源费的大幅度提升,但东莞大部分供水企业水价未作相应调整,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在所难免。
“市区水价提高需经物价部门严格审批,物价部门根据供水企业的成本,再适度增加利润,用这样的价格体制,保证供水企业保本微利。此外,物价部门提高水价,还要经市民听证,而市民不了解供水企业的经营困难,不喜欢加价,但市民对于水质的要求和期盼又很强烈。”
张国平给媒体算起了一笔账:以香港为例,治水成本为7元/方,卖给居民的价格不足2元钱,剩下的5块多钱全部由政府财政买单。而东莞的供水企业是自负盈亏,政府财政一点也不投入。据统计,东莞市民饮用水支出占家庭总支出不足1%,张国平说,合理的支出比例应占家庭总支出的3%。“供水企业始终是企业,是企业就要盈利,一直维持低水价,水企怎么活?”
他认为,水企一直亏损,持续下去,水企制水工艺就得不到提升,公共财政再不投入,水价又不提高,不利于水企形成改善水质的积极性。“水价偏低背离价值规律,低水价不利于节水,浪费水习惯普遍存在,再度加重环境污染,最终受害的还是民众。”
“市水务局只是一个业务主管部门,跟水企没有利益关系,之所以支持提高水价,是因为东莞水企真的快撑不住了。”张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