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人与自然更和谐了。这是咸阳市民的共识。
2009年咸阳市COD、SO2排放量分别较2005年削减9.4%、22.6%,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幅均位列全省第一;秸秆禁烧连续三年实现“不烧一把火,不冒一缕烟”的禁烧目标;2009年国控监测断面陇海铁路桥控制断面污染综合指数比2005年下降46.3%;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连续四年超过300天,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创新机制破解难题,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我市积极通过市场手段破解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难题,逐步探索形成“企业建厂、政府建网,企业运营、政府监管,企业按标准排放、政府按达标水量付费”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模式,相继建成城区东郊、西郊污水处理厂和11个县市污水处理厂,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15%。积极实践生物治污,实施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累计栽种芦苇1500亩,实现主要污染物去除率60%以上,实现污染治理与生态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施渭河、沣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咸阳湖”,形成水面1860亩,南北两岸绿化面积82万平方米,碧波荡漾、美景满眼。
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绿色秀美咸阳凸显。组织实施“3613”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和农村环保“双百工程”。截至2009年底,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7.11%,森林覆盖率23.5%,市区绿化覆盖率39.29%,人均绿地9.66㎡,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23.5%提高到2009年的26%;涌现出礼泉白村果畜沼生态循环农业、淳化润镇生态校园、彬县龙高镇旧村改造、旬邑新农村建设环保一体化模式等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典型。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绿色文明示范单位3家、省级35家、市级134家、县级369家,绿色生态之路越走越宽。
大力落实三大减排措施,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累计关闭小火电机组4台、总装机容量12.4万千瓦,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47万吨、焦化产能33万吨、造纸产能27万吨。在工程减排方面,全市形成烟气脱硫装置340万千瓦,建成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3个,形成日处理污水能力33.9万吨、日生产中水3万吨。相继督促64家国控、省控、市控排污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并完成与省、市级监控平台的联网。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我市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安全”工程,连续七年开展“环保扫黑”行动,拆除燃煤锅炉801台,治理餐饮业油烟491家,累计取缔不符合环保规定的储煤场、煤灰场63处、白灰窑168多家;督促50家涉水企业投入治理资金近23亿元,其中20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全部建成废水处理设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加大对建筑施工噪声和生活娱乐噪声的监督管理,强化环境安全管理。(陈飞 鹿韬 申谨源 任凤)